春运铁路故事之“冰城”列车上水工
铁路资讯 2016-02-14 07:45:44 0浏览 作者:本报记者 胡艳波 李文硕
图一为列车进站,旅客陆陆续续地登乘上车。列车的另一侧,上水工刘亚辉往返于几个注水口之间,车上的旅客看见有人在线路间行走,好奇地趴在车窗旁向下张望。他们不知道这个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图二为刘亚辉在给列车上水。
图三为刘亚辉在拖拽水管。
里面一身汗,外面一身冰
1月28日16时6分,开往齐齐哈尔的K7183次列车停靠在站台上等待发车,旅客陆陆续续地登乘上车。在列车的另一侧,哈尔滨站上水工刘亚辉和伙计们提着长长的水管,拿出螺丝刀加固管接头,正在为这趟列车加水。
北风呼呼地吹着,上水管的软胶管附上了一层层小冰凌,有的与地上的冰雪黏着在一起,很难拉扯动。刘亚辉把上水管胶皮垫揣在怀里暖上一阵子,确保通水后软管连接处密贴。然后,他用尽浑身的力气,将长长的上水管拖拽到注水口处。由于列车运行速度快,加上温度低,上水口残留的水渍很容易上冻,形成冰流。要想将管子插进,防止管子脱落,必须先将管子上的冰流打掉,再把已经冻得发硬的上水管用力插上。原本简单的工作,在极寒天气里,变得异常复杂。
按照哈尔滨站调度的天气预报提示,刘亚辉和伙计们早已做好了防寒准备。尽管在棉大衣里又加了衣服、戴上厚厚的手套、穿上结实的大头鞋,刺骨的寒意还是像冰冷的蛇一样在刘亚辉身上游走,手指已经冻得发麻,脸上被风刮出一道道红色的印记。突然,水管 “砰”的一声从注水口掉了下来,水溅了刘亚辉一身。 “上水嘴儿冻住了,水没灌进去。”刘亚辉说。
今年冬天, “冰城”哈尔滨市遭遇极寒天气,连续十多天最低气温降至零下30摄氏度,最冷的一天更是跌到零下36摄氏度。在滴水成冰、呵气成霜的极寒天气里,注水口很容易冻结。赶上井上水栓冻住,上水工就得拎着热水壶来到水井旁浇水解冻。有时,软管头被气体和水吹涨得像汽球一样大,管头崩开, “汽球”爆裂,瞬间就会喷溅上水工一身水。他们的衣服迅速挂满了 “冰花”,硬邦邦的像盔甲一样。上水工用朴素的情感诠释着 “车下辛苦我一人,车上方便千万客”的襟怀。
刘亚辉来不及将身上的冰碴打掉,就走向了下一个注水口,重复着拔管、插管、开阀等一系列上水作业。他往返穿梭于几个车厢间,刚刚上完半列车的水,汗水就把内衣浸湿了。 “里面一身汗,外面一身冰”,这是对上水工工作的白描。列车注水口外部刷的白油漆,造成注水口外壁光滑,极易和紧固的软管头形成真空,吸住管子。这给拔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刘亚辉来不及多想,脱去手套,两手直接握住上水管,借着水的力度,再拔掉管子。有的时候,手会被冰粘掉一层薄薄的皮,室外作业的时候冻麻的双手没有感觉,等完成上水工作、进屋休息时,才会感觉手疼。
给列车补水的人,成了最渴的人
14时30分至16时30分,是哈尔滨站上水作业比较密集的时间段。上水工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内给列车上满水,好让列车能够正点发车,为此,他们的午饭往往要到下午3时才能吃上,用他们的话说就是 “吃半截饭”,吃到一半有任务了就跑出去,干完活回来再吃。
白班结束时,刘亚辉和班组里的12个兄弟完成了26趟列车的上水工作,每个上水工平均步行13公里。朴实的上水工说: “夜间作业比白天多十几趟车,再加上作业视线不好,每上一次水,就要付出双倍的努力。”
刘亚辉上水的时候往返于几个注水口之间,车上的旅客看见有人在线路间行走,好奇地趴在车窗旁向下张望。他们不知道这个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有的旅客拿出手机,对着刘亚辉的背影拍照。“我们是一群离旅客最近、却最陌生的人。”刘亚辉说。
夜间作业给上水工带来的是更大的考验,尤其是极寒天气,温度过低,夜间作业视线不好,火车卧铺车厢的灯到21时30分后基本是关着的,站台上的灯光受火车阻挡又根本照不过来,每上一次水,就等于是付出了平时双倍的劳动力,天冷路滑,穿梭在两条线路中间,上水作业格外艰难。
哈尔滨站综合车间给水工区共有上水工人61名,其中5名是女工,平均年龄43岁。40岁的刘亚辉在给水工区属于 “年轻人”。 “干这个活需要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更需要吃得了这份苦的年轻人。”刘亚辉说。由于水管插拔的瞬间需要顶着每秒2.5升的水压,他们全靠腰使劲儿,所以大都患有腰椎疾玻
同样是上水,不同的车厢有不同的讲究。刘亚辉说: “像餐车、茶炉车这样用水比较多的车厢需要30分钟才能上满。这几天极寒天气导致部分列车延误,今天我连续上水,在户外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往往是这趟车刚走,下趟车就来了。不能上厕所、也不能喝水。”他们这群给列车补水的人,却成了最渴的人。
再苦再累,也要让旅客喝上热水、泡碗泡面
上水工工作在列车的 “背面”,有人说,在列车 “背面”干活差不多就行了。但在哈尔滨站上水工的心中,干就要干好,差一点也不行。工作上他们制定了给水工作 “三条线”的标准,即立岗接车一条线、胶管摆放一条线、安全防护一条线。数九寒天,他们像军人一样的立岗;酷暑盛夏,他们挺拔的立姿构成了哈尔滨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为哈尔滨站综合车间给水工区的一名普通职工,刘亚辉在上水岗位已经工作6年。长时间的户外作业和严酷的自然环境,让不少上水工患上了关节炎、胃炎、胆结石。值班员熊健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一趟始发列车上水完毕大约要40分钟,过路车作业时间在20分钟左右。哈尔滨站车流密度大,从晚7时到早上7时的12个小时内,平均每小时有五六趟列车通过。由于停车时间短,上水工只能不停地穿梭在线路间,风雪无阻,工作强度大得让人望而生畏。面对困难,刘亚辉爽朗地说: “夏天走着硌脚的石子路蒸桑拿,冬天踩着过膝的积雪体验极寒,可这么多年咱从没丢过车、更没漏上过水1
上水工最担心的是列车晚点。遇到极端天气,车辆出现大面积晚点,对上水工来说就是极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需要压缩作业时间,还得保证车辆的供水。刘亚辉最难忘2011年春运的一个夜班。那天,一场特大暴雪铺天盖地飘落。到了夜里,暴雪填平了线路,造成多趟列车晚点。 “列车给水一分钟不能耽误,餐车做饭,旅客喝水、吃面都需要水1凌晨,K339次、K929次等列车接踵而至。刘亚辉火速跑向线路,一脚下去,积雪埋到大腿根。当天,他在冰天雪地里连轴转给水十多个小时,这不仅是对体力、耐力的考验,更是对意志的考验。
今年春运,哈尔滨站预计发送旅客266万人次,日均6.7万人次。 “哪怕再苦再累,咱也要为列车上满水,让旅客喝上热水、泡碗泡面。”刘亚辉说。
本文图片均由李文硕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