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尖兵”追梦人
铁路一线 2018-10-09 08:17:36 14浏览 作者:SOP(上接A1版)
面对高薪诱惑,曾湘毅曾有过动遥他说,当时同班来到铁路的30多个同学有一半都辞职经商了,陆续买了房、有了车,很让人羡慕。但想着铁路工作氛围很和谐、自己也已在柳州成家、车站领导对自己也特别关心,最终还是选择留下。
破题攻坚
技术上的日渐成熟,极大增强了曾湘毅的自信。在铁路技术创新的路上,面对一个又一个急难课题,曾湘毅和他的团队总是迎难而上、一一化解。
2011年4月,柳州南站发生一起错挂列尾事故,给全站列尾管理敲响安全警钟。经过深入分析,他发现列尾管理缺乏技术手段,存在管理粗放的问题。“信息技术科马上开展课题研究,尽快彻底解决问题。”面对紧迫的任务,曾湘毅立即带领团队开展现场调研。他发现,全站有280个列尾,每年运用4万多次,平均每月都发生四五个未检测上线、电池电量不足、安全卡控失效等问题。
如何利用科技信息手段,解决现场管理问题?项目组进行了反复讨论,决定开发列尾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条形码档案管理,以扫码方式解决问题。经过半年的攻关,系统正式建成。此后,列尾事故不仅被杜绝,列尾管理小而广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每个项目结题时,都是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刻。”曾湘毅说,通过自己的奋斗解决现场的问题,就是工作的价值所在。
2015年3月,柳州南站三级六场开通,车站步入现代化车站行列。由于三级六场建设中配置了大量新设备,必须解决新设备与旧系统技术脱节的问题,否则新设备无法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曾湘毅作为重大课题领头人,必须想在前、干在前。他决定组建“科技尖兵”项目攻关团队。他把信息技术科8名技术骨干团结在一起,开启攻坚模式。在团队多次头脑风暴后,大家形成一致意见:研发新一代运输安全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解决既有车站运输安全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缺失和管理没有形成闭环的问题。
在研发过程中,由于系统框架与车站原有系统不兼容,各种信息传递异常的问题频繁出现。为了打破技术瓶颈,曾湘毅团队整整两个星期泡在办公室,测试、试验数千次,修改程序无数遍。饿了就叫外卖,困了在沙发上眯一会儿。最终通过后台登录接口彻底解决了用户信息传递问题,有效解决了过去风险管控过程无痕迹、无统计、无提醒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在车站三级六场开通前,系统投入使用,大伙终于松了一口气。
除了项目开发,信息技术科还要负责处理日常系统故障。技术问题无论大小,曾湘毅绝不会有丝毫怠慢。
2016年5月的一个周末,正准备陪孩子去公园游玩的曾湘毅突然接到科室小黄打来的求助电话。原来,车站运输系统出现了故障。接到电话后,曾湘毅抱起孩子就往车站赶。来到车站后,他全力排查故障,把孩子扔在一边。经过近4个小时的现尝机房、系统筛查后,他终于发现了故障点。等处理完回到办公室,他才发现孩子已经在沙发上睡着了。
“工作上,曾科长非常拼,他的故事3天也讲不完。”9月28日,在柳州南站信息技术科采访时,和曾湘毅同时入路的同事覃东海说道。
面对同事的夸奖,曾湘毅显得不好意思,连忙解释道:“我们科室研发的所有成果,不是我一个人努力的结果,靠的是每位成员的拼搏奉献。”曾湘毅开始一一点评,“冯磊,是我们的技术大咖;小黄,自学成才的技术高手;岳建智,典型的‘IT’男……”
永不懈怠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曾湘毅感慨,信息技术领域,如果不坚持学习、不一直努力,很快就会落后于时代。
“历任车站领导都格外重视信息化开发投入,现在车站的安全治理模式已发生革命性变革。”柳州南站副站长李想自信满满地说。以前安全管理靠人盯人,再努力也无法杜绝小而广的问题;现在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全覆盖、闭环式管理,安全管理的底气足了。
从车号识别、列尾管理、安全管理,到职工评价、班组台账、人力管理……凭借曾湘毅带领的研发团队建立起来的40多个涉及安全、运输以及综合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柳州南站构建起现代化综合管理体系。
在曾湘毅的办公桌上发现,《2018-2020年科研项目计划表》规划了SAM系统计划编制综合智能研究、调车计划标准化作业程序(SOP)电子看板系统、车站人力资源评价体系等7个课题攻关项目。
“在生产数据运用、视频图片自动分析等人工智能方面,信息化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曾湘毅说,按照技术先进的现代企业要求,车站信息化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必须持续创新。
了解到,曾湘毅团队初步研发的调车计划标准化作业程序(SOP)电子看板系统目前已进入调试阶段。柳州南站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的标准化车间建设要求,以现场作业标准化为核心,启动了系统的研发,通过把现场作业标准制作成可视化流程,重点解决了作业程序复杂、标准记不注不会干的问题。
曾湘毅说,这个系统充分考虑了现场作业的“痛点”,同时在设计系统架构等方面考虑了将来可拓展性,在下行车间试用成功后将进行全面开发,实现全岗位可视化标准作业指导。
单位的支持、团队的协作、家人的理解,让曾湘毅的事业之路越走越宽。昔日的电算室已更名为信息技术科,他也从系统管理员成长为了科长、团队带头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多年里,曾湘毅先后自主或带领团队研发了车站职教管理信息系统、职工教育手持记录系统、运输效率分析系统等30多个系统,保证了运输“心脏”搏动有力,降低了职工的作业强度,节约了企业管理成本。
企业管理和现场作业的需要,就是曾湘毅奋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