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 百年老站

铁路文艺   2018-04-12 09:21:15  0浏览 作者:电报员

■韩 毅 赵又霖

2018年3月22日,由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中国铁道博物馆主办,詹天佑纪念馆承办的《工业遗产 百年老站——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展览正式开幕。该展览作为青龙桥站基本陈列展览,旨在弘扬京张铁路文化和詹天佑精神,激励世人为国家进步、民族振兴而奋斗。

在燕山深处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有一座见证了中国铁路百年发展的车站——青龙桥站。这座车站作为京张铁路上重要的节点,因詹天佑修建的“人”字形铁路而闻名天下,火车在这里以折返式爬坡,通过八达岭隧道。1907年7月,青龙桥站正式开始建设。1908年9月,机车第一次驶过八达岭隧道,青龙桥站正式发挥作用。这是一座见证了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史的火车站。

青龙桥站建站之初主站房按三等站样式建造,位于长城以东、铁路以北,主体长19.69米、宽15.62米、高4.01米。站房正中央上方设置站名匾,站名匾是由时任京张铁路会办关冕钧所题写,汉字下方配有韦氏拼音写法的英文站名,站名匾上方设置有旗杆。

青龙桥站见证了中国铁路100多年的发展史,不论是车站建筑还是周边环境,仍保留着百年前建站之初的风貌。站内不仅保留着1909年邮传部尚书徐世昌验收京张铁路时在青龙桥站工作的房间,而且还珍存了很多留有历史烙印的老物件,比如采用苏州码计数的京张铁路里程标、硬板火车票、报车器、京张铁路钢轨等。就连站台不起眼的一排铁栏杆都是用早期在京张铁路使用的马莱型蒸汽机车的内热管焊接而成的。站台泛红的帽石,向每一位游人述说着京张铁路的峥嵘岁月和发展变迁。

青龙桥站的重点保护文物还有詹天佑铜像。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因病与世长辞。6月6日,中华工程师学会、京绥铁路同人会、京绥铁路局向北洋政府交通部呈请在八达岭为詹天佑塑立铜像。6月20日,交通部次长、代理部务曾毓隽亦向徐世昌呈文,请求为詹天佑建筑铜像并颁给碑文。随后,徐世昌批准了该项请求,并于7月为詹天佑铜像题写了碑文。

1922年,政府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工程师,委托日本著名雕塑家建畠大梦为詹天佑雕刻了一大一小两尊铜像,大铜像高2.4米,立于青龙桥站,小铜像高1.18米,现收藏于詹天佑纪念馆。铜像修筑完成后,经过多方勘定,选定在青龙桥站西侧的空地安放铜像、建立碑亭,并于1922年4月23日在青龙桥站举行铜像及碑亭落成典礼。

从铜像身后拾阶而上,是詹天佑夫妇的墓地。詹天佑夫妇的墓地本在北京海淀的万泉庄,1982年铁道部将墓地迁移至青龙桥站。墓冢前立面刻着“詹天佑先生之墓”七个汉隶金字,为著名书法家徐之谦先生手书,冢后是一座宽2.6米、高1.4米的墓碑,花岗岩镶边的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着500余字的《詹天佑先生生平》。1984年,北京市文物局将“詹天佑铜像及墓”正式确立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詹天佑铜像及墓与青龙桥站,不仅是修建京张铁路的历史见证,而且是对詹天佑精神以及京张铁路文化的传承。

1960年,在青龙桥站西两公里处,建立了青龙桥西站。与老站一样,这里同样建有“人”字形岔道。1979年,北京铁路分局又修建了临时候车室和简易站台,形成了3个分界点的布局,三站各有分工。

进入21世纪,青龙桥站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006年,青龙桥站被命名为北京铁路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首都博物馆确定青龙桥站为北京市工业遗产,对老站房和詹天佑夫妇合葬墓等进行了修缮和原貌恢复,并将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公众开放。修缮后,老站房上独特的女儿墙及建筑图案得到恢复。2013年3月,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共计194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包括青龙桥站在内的京张铁路南口段至八达岭段入选该名单,青龙桥站正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被保护起来,同时它也是第七批名单中唯一仍在运营的一段铁路。

青龙桥站运营之初,车站只设有站长和值报(电报员)两个职务,托运、搬运等工作由临时工承担,扳道则由工务担当。旅客乘车是采取由站长签注单据作为乘车凭证,后来采取按一、二、三等票价售票。1950年,青龙桥站废除一、二、三等客票,改为软、硬席制。2007年6月30日,青龙桥站停止出售硬板票。2008年8月,京张铁路旅游专线——北京市郊铁路S2线开通,青龙桥站停止办理客运业务。

如今,青龙桥站虽已不再办理客运业务,但S2线列车及一些普通列车仍在青龙桥站停靠,旅客乘坐S2线列车回京时,不下车即可近距离看到青龙桥站的百年站房、詹天佑铜像、纪念碑亭及詹天佑夫妇合葬墓等珍贵历史文物。

2008年,青龙桥站在重新修缮时,由于车站位置比较偏僻,当时无法使用大货车搬运材料,施工人员只能用轿车搬运特殊的青砖和沙土,整个修复过程十分艰难。在整修站房时,候车室被改成一座常设展览室,工作人员根据墙上的印记恢复了隔断,并在墙上挂上了“男宾候车”“女宾候车”的牌子。其实,这种区分性别的候车室是京张铁路通车时为女性设置的,充分体现了当时对女性的尊重,但这种模式的候车室仅在西直门、宣化等头等车站设置。1923年,京绥铁路局对车站等级划分进行调整,改为大站、中站和小站三个等级。青龙桥站与西直门站同被定为大站,但由于青龙桥站站舍面积有限,并未设置男女候车室。不过这是一个利用常设展览向后人呈现此段历史的好机会,此景观便建成。

此外,不得不提的一位“护宝人”就是青龙桥站站长杨存信。这座百年老站记录了了他和父亲两代铁路人的青春年华。1951年,杨存信的父亲杨宝华调到青龙桥站工作。1982年,杨宝华退休,儿子杨存信继续守护着这座大山深处的小站。从扳道工到助理值班员,再到车站值班员,经过近10年的历练,杨存信戴上了001号胸牌,成为青龙桥站站长。杨站长对于青龙桥站的文物保护工作做了很大贡献,其中就包括修复关冕钧所题写的车站站名匾。

如今,青龙桥站仍旧是一片繁忙景象,每天有不少游客徒步几公里山路慕名前来参观。杨存信也有意识地了解了很多中国铁路发展史、京张铁路和詹天佑的故事。越来越多的人到车站来参观,聆听他讲述詹天佑和车站的故事。

2018年是青龙桥站建站110周年,时代在发展,青龙桥站历经百年仍在安全运营。每天,这里有十几对列车经过,这座见证了中国铁路百年历史的车站,如今已经成为一座新型的既能参观展示又在发挥使用价值的活态博物馆。百年老站青龙桥站,犹如中国铁路工业的活化石,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未来的辉煌,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本文图片由韩毅提供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