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春运,让春愁渐行渐远
铁路评论 2016-03-02 16:16:13 166浏览 作者:李研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对于国人来说,意味着团圆,充满着喜庆,寄托着思念,满载着期盼,令无数游子魂牵梦萦、念念不已。由此而衍生的春运,成为中华民族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被誉为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人类大迁徙。
春愁乱兮如云,长期以来,春运与春愁似乎如影随形——人头攒动的售票厅、拥挤不堪的车厢,将一票难求的焦虑和长途奔波的煎熬混杂交织在一起,诸多令人纠结不已的画面带来的不愉快是如此的深刻,以至于有人称之为“炼狱般的体验”。
而在猴年春运,除了一如既往的人潮汹涌、峰流迭现,也能看到铁路运输服务呈现出不一样的新景象。
网售车票独占鳌头。据报道,上海局通过个人终端(智能手机等)、电脑网购车票的占比,在春运中竟达83.4%。2月26日全国铁路发售车票879.4万张,其中互联网发售492.0万张(含手机330.9万),占发售量的55.9%。互联网购票除了预售期延长至60天以外,止售时间也由开车前2小时缩短为30分钟,“一长一短”间给了旅客更多的选择空间。
动车出行已成主力。截至2月21日,2016年全国铁路春运发送旅客2.19亿人次,其中动车组发送旅客1.04亿人次,占全部旅客发送量的47.5%,
智慧服务渐成主流。今年春运首次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旅客出行规律进行研判。此外,广铁集团推出的微信“摇一冶服务,南昌铁路局形成的“智慧南铁”服务矩阵,昆明铁路局开发的“昆铁e+”手机APP服务平台,均在细节上下足工夫,为旅客实时提供列车正晚点、余票查询、候乘信息等出行资讯;广州南站还推出名为“小璐”的全国首款服务铁路智能机器人,更令人耳目一新。
反向春运渐成新宠。不管是“错峰”提前回家,还是节前接父母进城,省时省钱还可照旧团圆。
旅行过年另显时髦。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越来越多人过年的一种方式,春节游预订火爆,尤其是出境游,很多团队在1月初就已经“爆仓”。
经历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开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生活水平日益提升。铁路网尤其高铁网越织越密, “四纵四横”高铁干线基本成型,方便、快捷的高铁让“快旅慢游”成为现实可能,串点成线形成的“X小时经济圈”、“同城效应”,迎合了“通勤流”,刺激着“度假流”,深刻地改变着老百姓的出行习惯。
与此同时,铁路方面以创新为主线,主动适应新常态,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手段,推动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乃至制度创新,从满足百姓的需求出发,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改善人们的出行环境,让春愁日渐淡出,渐行渐远。
尽管,春运中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黄牛党”的身影仍然依稀可见,一票难求的局面仍未彻底改变,铁路运输服务仍旧相对粗放,总有这样那样的“槽点”存在,可在瑕瑜互见中毕竟是瑕不掩瑜。对此,我们应当对铁路多一点支持和理解。铁路方面也应当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乐于倾听百姓的呼声,善于发现服务的盲点和百姓的痛点,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