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乘客殴打高铁乘务员,不该成为舆论噱头
铁路评论 2015-08-10 14:13:49 155浏览 作者:臧博8月9日,凤凰网等一众门户网站先后发布新闻,称南昌高铁乘务员遭旅客殴打的消息在经过媒体报道后,终于出现了转机,警方已介入调查,8日晚20:30,南昌铁路局南昌客运段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愿意全力配合调查。
重新看看这则新闻的始末,女乘务员在劝阻乘客不要面对面坐后遭到辱骂,并与列车长一起遭到了乘客一家12人的殴打。乘务员为什么要出面劝阻?是出于消除安全隐患:高铁高速行驶过程中,如因突发情况需要紧急制动,面对面坐的乘客有极高的几率会发生迎面碰撞,造成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且一旦发生这样的后果,乘务员无疑是要付重大责任的,轻则受处分被考核,重则下岗、失去工作,由此,不论是出于安全还是义务,乘务员出面劝阻是合理的。
令人蹊跷的不是事情的起因,而是后续的处理结果:车队领导未经被打乘务员同意,将殴打女乘务员的12个乘客放行,并“奉劝”被打女乘务员不准以乘务员身份进行报案,接受200元赔偿了事。打人者的嚣张、领导的回避,让满腹委屈的被打女乘务员将自己伤痕累累的照片发到微博上请求帮助。终于,在网友的持续接力和媒体的跟进中,这则原本石沉大海的事件终于发展成了网络大事件,点燃了又一轮的舆论热潮。
对被打的女乘务员说,自己被打的事情被诸多重点网站关注并给予报道似乎是幸运的,有了媒体发声,上级部门必须正面回答,再也没了回避的理由。事情似乎很容易得到解决,而需要格外关注的是:事件的发展过程不是我们期待的一个“炒作”的过程,而是一种无奈的必然选择。
被打女乘务员在发布微博时是怎样的一种伤心和委屈?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她很肯定只有网络能帮助自己扩大宣传效果。看到微博图片的网友是怎样的一种震惊和愤怒?铺天盖地的评论不论出发点如何,将一则新闻推到了门户网站的首页。发现内部事件被曝光的客运段和车队领导是怎样的一种尴尬和仓促?紧急召开应对会议吧,看看如何最大限度地化解这次事情给单位造成的“负面影响”。舆论中心的打人者看到后会怎样?一定是惴惴不安地编织合理的说辞来面对即将到来的警察的笔录。 笔者无法想象被打女乘务员的父母亲人、恋人或朋友看到她脸上和身上骇人的伤痕是什么表情,只想说,这是一起12个人围殴一个年轻女性的新闻,是一个在构建法治社会路上的非典型性事件,这个新闻不该成为键盘侠相互的谈资或QQ群里无谓的哂笑,而应该让我们警醒,催我们思索——是社会太浮躁,还是铁路部门“乘客至上”的思维需要调整?是打人者个人素质问题,还是社会对此类事件长久视而不见的必然结果?是媒体煽风点火触发了事件,还是“按程序”办的无果无力的不得已之选?
作为高铁乘务员,是为乘客提供软件和硬件服务的人,是乘客在上车后值得信任和平等对待的人,新闻中受到乘客极端暴力对待的女乘务员的遭遇让人寒心,事情发展值得我们反思。而我们在舆论狂欢后需要明确注意的是,此类事件究竟是应该对当事人被放大呼声感到庆幸,还是应该对现有不合理的处理制度提出质疑?一嘲看伤痕、骂施暴者”的舆论风波之后,我们能否抛开看客思维,真正寻找事件背后的制度缺口?亡羊补牢,应不晚吧?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