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医生”十载安全路

铁路评论   2021-02-26 22:13:33  202浏览 作者:谭育俊 覃振斌

2月25日凌晨2时,凉风习习。在黎湛铁路K179+586M处,“滴滴滴”,微弱的声音从轨道上传来——一名身着黄色工装的壮汉,猫着腰蹲在轨道旁,他手里的探头在钢轨焊缝处来回移动着,眼睛直盯着旁边发着规律声响的探测仪器,仿佛在给钢轨“做B超”。

原来,这是玉林工务段玉林综合探伤工队工长姜磊磊,正在进行钢轨探伤作业。钢轨就好比火车的“双腿”,它的“健康”,对于火车的安全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而钢轨探伤工就如同“专职医生”,每天夜深人静时,他们就要背着仪器,为钢轨“把脉问诊”。

姜磊磊从事钢轨探伤工作10年来,累计探测钢轨1万余公里,探测焊缝1万5千余头,发现重伤钢轨100余处,发现并消除其它伤损隐患500余处,从未发生一起错判、漏检。“勤学苦练强业务,爱岗敬业当工匠,精检细探保安全。”从初出茅庐的“新人”到高级技师,再到全路技术能手、全国铁路青年岗位能手,他回想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情不自禁吟起了“打油诗”。

2010年,21岁的姜磊磊从桥隧工转到探伤工岗位。在新职人员岗前培训时,下课后其他人都在放松休息,唯独教室内一个捧着规章不放的小伙子,吸引了主讲导师徐兰征的注意。“直觉告诉我,这个小伙子能行1就这样,姜磊磊迎来了他职业生涯中的“引路人”。徐兰征是玉林工务段“探伤大师创新工作室”的创建人,也是集团公司工务系统(无损检测)首席技师。“徐大师”几乎每天都抽考徒弟理论知识,单位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也会第一时间叫上姜磊磊,带着他一起研究。好学的姜磊磊也爱追着“徐大师”看、问、记,凭借着一股子钻劲儿,自己的技术水平很快实现了从零到熟练掌握的转变,当探伤工第3年,就拿到了探伤二级资格证书。

不过其中也曾有过一段令人难忘的“小插曲”。日常工作中,钢轨接头和焊缝的探伤任务量很大。有一次,姜磊磊有点“不耐烦”,他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一般情况下伤损率低,顺手将本该用机油和润滑油组成探伤介质的标准作业步骤,简化为直接用探头沾机油进行焊缝表面探伤,认为这样既节约作业时间,外人也看不出来。

就在姜磊磊聚精会神地“作业”时,他的余光瞟到一只脚把身旁的机油盒踹翻了!姜磊磊还没缓过神来,一向和蔼的“徐大师”脸色大变,痛斥他“自作聪明”,质问他是否清楚自己的无知会给线路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那次经历永远印在我心里,一有“畏难”情绪时,它就像警钟一样,能让我瞬间清醒。”姜磊磊坦言。

2020年9月,姜磊磊接到集团公司第三届“青创先锋”创新创效大赛选拔通知。“既然要去就要有成绩1他将工作场地当做赛场,把每一次出工当成考试,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总结出《焊缝探伤数据分析软件的改进》办法。比赛当天一经亮相,便吸引了领导裁判和现场观众的目光。该方法测量准确度高、速度快、成本低,会场对此称赞如潮,最终被评为“青创先锋”创新创效大赛银奖项目。

2021年春运期间,玉林探伤工队主要负责段管内黎湛线、南广线、益湛线等共计1000多公里的钢轨探伤工作。工区分为2个作业组,每天凌晨分散到各线上完成探伤任务,最远的甚至要驱车到150多公里外的作业区域,具有高度分散、安全管理卡控难的特点。为保障春运期间列车运行安全,姜磊磊把提升每名职工的技能作为重点环节,他利用班前班后与职工交流经验,结合各条线路特点,针对性地传授探伤技巧,避免出现“错诊误判”。此外,玉林工务段玉林探伤车间还成立了党团员突击队,加班加点,全力保证了探伤任务的完成。

姜磊磊老家在陕西,今年是他在岗位上度过的第3个春节。每天探伤任务结束后,他坚持到数据分析室和工友们一起对当天的探伤数据进行回放分析。徐兰征陪感欣慰地调侃说:“小年轻终于出道啦!眼睛有血丝用点眼药水,劳保鞋也该换了。”

把每个隐患都“诊断”出来,线路才会“健康”,工友们回家睡觉才会踏实、旅客出行路上才会更安全。这是姜磊磊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工作10年来一直遵循的理念。(谭育俊 覃振斌)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