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

铁路评论   2018-03-12 20:31:07  217浏览 作者:薛燕

今年春运,我作为临时列车员担任由漯河开往广州的列车3251和列车3545的乘务工作。这两趟车底由18节绿皮车厢组成,没有空调,没有电热炉,喝水需要烧煤,配备上世纪八十年代由“铁道部天津机车车辆机械工厂制造”的KP-2A型配电箱,网络上只售卖“硬座、硬卧、软卧”三种车票。

列车经停的驻马店、信阳和广水是客流量较大的三个车站,不同于省会城市的繁华,这里上车的旅客多是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的农民——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土气的脸庞和浓厚的乡音是他们的特点。列车票价低廉,也常常超员,尤其是农历“三、六、九”和正月初七、正月十五前后的外出务工流高峰期。

相较于六百多元、只用四五个小时的高铁票价,这趟运行22个小时、88元的普速临客是积蓄不多的农民工节后务工的首血—省下的五百多元足够他们维持好几天的生计。年过五旬的农村大婶为了省钱不愿买其它车次的卧铺票,临时起意去广州打工的小伙子意外“捡漏”了一张站票:人们选择搭乘这趟列车的原因不同,但心里都装着一个去大城市生活挣钱的愿望。

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满足了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7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652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185万人;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008万人,人户分离的人口2.91亿人,流动人口2.44亿人。

外出务工的流动人口数目庞大,乘坐火车是他们长途出行时的主要选择。高铁动车组相较于绿皮火车更快捷与舒适,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和接受。旅客选择乘坐高铁动车组出行蔚然成风。即便如此,仍有部分工资收入不高的中老年旅客倾向于乘坐一两百元的绿皮硬座、硬卧。铁路部门为偏远地区的旅客在春节期间增开临客,方便其回家探亲和外出务工,体现了企业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感。

3月8日,全国铁路共开行旅客列车7829列,其中增开旅客列车615列。在铁路市场化经营的今天,既要有高科技、速度快、舒适度好的“复兴号”、“和谐号”高速铁路动车组满足大多数旅客的出行需求,也要有低票价、安全的绿皮火车保障偏远地区低收入工作者的出行诉求。对于不同消费能力的旅客,采取不同等级的票价和服务,是市场经济多元化的表现。

纵观新中国铁路发展历史,由60年代烧煤运行的绿皮蒸汽机车、70年代时速100公里/小时的“东风”内燃机车、90年代最高时速170公里/小时的“韶山”电力机车、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出现的“和谐号”高铁动车组、再到商业运营速度350公里/小时的“复兴号”动车组。铁路的变化牵动着人们的视线,更新迭代的列车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进步的,是技术、是速度;不变的,是需求、是安全。

铁路系统承载了人们春节回家的渴望与对快捷舒适旅途的向往。2018年2月1日,时速350公里/小时的“复兴号”正式投入“京沪线”春运生产运营。列车独有的无线网络和USB充电接口,为人们的旅途出行提供了便捷。列车研制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试验验证体系,共计254项的技术标准,中国标准占到了84%。未来,时速400公里、互联互通、变轨矩的高速动车组与600公里/小时的高速磁浮列车也可能从实验室走入人们的日常出行中。

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题:《让中国铁路“领跑”世界——陆东福代表就铁路热点答记者问》”: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全国铁路营业里程截至2017年底达到12.7万公里;高铁新增营业里程1.57万公里,共计2.5万公里。“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提前建成,提升了铁路运输能力和铁路生产力,为旅客及货物的流动创建了新的通道。

据悉,预计今年第三季度通车的“广深港”高铁将连接广州、深圳、香港三地,西九龙高铁站计划实施“一地两检”的方案使香港与内地紧密相连。香港并入内地的高铁网络,意味着大大缩短了两地间的通行时间,人们由内地高铁网络去往香港旅游、教育和工作的路途变得高效、快捷,不用再在深圳火车站换乘,免去了重复排队的时间。

对于香港本土,高铁通车亦将在物流业、旅游业等商业领域产生经济效益,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合作前景。高速铁路交通路网的发展和完善,将带动沿线地带的人流与物流的发展,成为惠国惠民,拉动民生经济的新引擎。

武汉通信段/薛燕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