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铁道》激励我笔耕前行
铁路资讯 2019-05-01 08:41:55 13浏览 作者:41年前,我在郑州机务段当火车司机,凭着年轻、脑瓜子灵干得有滋有味儿。有一天,我的工作突然发生调动,我就从“闸把子”变成了“笔杆子”,成为一名宣传干事。当时,我的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哪怕使出浑身解数也交不上一张满意的“答卷”。然而既来之则安之,我这个“笨鸭子”就这样“上架”了。
宣传干事是媒体的,这份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给报社、电台投稿。起初,丝毫没有写作经验的我能写一份完整通顺的文字材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从没奢望能投稿成功。然而,当时的铁路局、铁路分局的宣传部门月度或季度都有业绩考核,我便不得不把机务段较为突出的人和事写成稿子,装入信封寄往报社。
稿子见报并不容易,足足有半年时间我的稿子都没在任何报纸上出现过。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报纸上终于有了我“豆腐块”大小的文章,后来我撰写的消息、通讯都在《人民铁道》报刊登了。每当看到《人民铁道》报上我的文章,我就兴奋得好几天都睡不着,增添了我的自信心和力量。1979年,我被评为郑州铁路分局优秀,更是十分欢喜。
10年的文字工作让我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我不想停滞在写消息、通讯、工作总结和调研报告等文章上,于是抽空也写一些散文之类的作品,偶尔也能被报刊选用。后来,我对纪实文学产生了很大兴趣。
1988年春天,我不再做宣传工作,可我写作的兴趣有增无减,时常写点散文。1998年初,我到郑州铁路局任职,视野更宽了,经常触景生情。这一年刚入秋,我添乘的机车在宝成线上奔驰,在观音山站停车时和一趟货车交会。我添乘的机车刚停车,就听到远处传来“隆卤的响声,由远到近声响越来越大。我目不转睛地盯住前方,不一会儿,一条钢铁巨龙就朝着我们正前方疾驰而来,忽而又呼啸而过。那“隆卤的响声在大山里回荡,又慢慢消失在远方,我被眼前这一幕震撼了。回到郑州,列车在大山里穿行的壮观场景还不时地在我眼前浮现,那回荡在大山里的“隆卤声又在我耳边响起,我按捺不住沸腾的热血,提笔疾书,很快就完成了一篇散文《初过秦岭》。1999年1月8日,《人民铁道》报在《汽笛》副刊登载了这篇散文。见到报纸,我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之后,我的散文作品不断出现在《人民铁道》报上,对刚刚踏上文学之路的我无疑是巨大的鞭策和鼓励,激励着我沿着这条道路不停步向前走。
2006年7月1日,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到一个离天最近的火车站做一次采访,亲身感受雪域高原铁路建设者那种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2014年3月11日,已经进入65岁的我带着梦想乘坐火车,来到位于海拔4513米有人值守的那曲站。站长节庆和党总支书记褚林元向我介绍,青藏铁路设有35个车站,其中23个车站是有人值守,其余12个车站海拔太高无人值守。那曲站有51名各个专业岗位职工和18名公寓后勤服务人员,他们常年工作生活在这含氧量仅有40%的大气中,没有叫过一声苦。在这终年积雪不化的高原上,他们像69棵青松一样挺立在各自岗位,顶着凛冽的寒风守护着过往的趟趟列车安全,用满腔热血谱写着一曲又一曲雪域高原赞歌。很快,我这一篇充满激情的散文《我和那曲有约》刊登在2014年4月3日出版的《人民铁道》报上,圆了我一个梦。
我生在铁路边、长在铁路边,对铁路怀有无限深情。今天,中国铁路进入了高铁时代,我坐高铁,写高铁,赞美高铁,并把我一片真情展现在《人民铁道》报上,化作我继续前行的巨大动力。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永远不会忘记《人民铁道》报这片沃土培育了我。
供职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已退休)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