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危石“点穴”
铁路资讯 2017-12-23 10:43:57 0浏览 作者:冬日青花小镇,襄渝线旁,穿洞山拔地而起,山上怪石嶙峋。
12月20日,安康工务段万源桥隧车间桥隧工陈星衡在襄渝线473公里300米处扫山。他紧贴岩壁,踩着陡峭的山岩,举着一个能自由伸缩的旗杆。从远处眺望,旗杆上的红旗格外醒目。
“小葛,看见山上的红旗了吧?15号危石垂直140米,方位北纬32度5分30秒、东经108度2分9秒,病害未发展,在概貌图上标记好。”车间干部刘德华通过对讲机与观测人员葛红艳联系,说明危石的位置和检查数据。
山脚下有2名职工负责观测,一人拿着望远镜对焦,一人在笔记本电脑上录入检查数据。电脑屏幕上观测到的大山照片如同大山的穴位“经略图”,一个红点代表一处危石,标注着详细的方位、大小等数据。
万源桥隧车间管辖着襄渝线146公里桥隧设备,线路穿越巴山蜀水,山上的危石群影响着铁路行车安全。夏季,一些隐蔽的危石被茂密的植被遮挡,容易定位不准,出现误差。根据沿线山体特点,安康工务段职工打破思维定式,实施“夏病冬治”,抓住冬季树枯石出的契机,把传统的扫山排危石与现代科技定位结合起来,构建以人防、物防、技防为主的“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
刘德华介绍,他们盯住管内铁路沿线的每座山,把线路、防护网、排水沟等作为辅助定位的地标,由扫山人员先用手机定位山体危石的位置,再用红旗醒目标注,同时,观测人员把笔记本电脑背到现场,根据观测综合研判情况,建立精准的危石群电子档案数据。
山上探测危石病害的职工用古老的旗语、精确的定位技术,与山下多方采集地形地貌信息的观测人员相互配合,合力给山体危石精准“点穴”。陈星衡说:“我们觉得这种检查方法既新鲜又管用。现在,危石检查定位误差从过去的5米降低到2米,实现了零星危石群位置、判定、整治‘三精准’。”
截至12月21日,采用这种方法,安康工务段职工清扫了70余处重点山体危石区段,筑起了一道冬运行车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