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运的幸福感说起
铁路资讯 2017-01-10 09:26:11 215浏览 作者:周源本报讯(周源)上世纪50年代,从广州坐火车到北京,要花整整90个小时。武汉长江大桥修通之前,火车更是要先上轮渡才能过江。若干年之后,当人们回首今天春运的图景,相信会有一种隔世之感,这其实是也一段幸福感的变迁。
每年,笔者都会接到在广州打工的小叔电话,“侄啊,给老叔弄一张票吧1即使他知道笔者在工务系统根本弄不到票,但年年都会打,之中那种想抓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悲观心情溢于言表。去年,我调侃小叔:“叔,怎么不给我打电话要票了啊?”“哈,你个没用的家伙,还不如你弟,老早就在手机上订票了。”……“指尖上的春运”,提供“私人订制”式的出行帮助,从容起来的春运不断呈现它的魅力,不是吗?2017年春运将提前11天,是近五年来最早的春运;部分火车站可“刷脸”进站,火车票预售期缩短为30天;网购火车票提前至早6点,近六成火车票购买时不再需要验证码。可以预见,幸福,将成为今年乃至今后的春运常态,而这配角,是不断受到批评也不断改善着的铁路系统,是总有说不完的问题但又的的确确在迅速前进的铁路。
身边的同事说起春运,多是笑谈一些人的“囧途”趣事。说这些的时候,他们正在巡道、换轨、道岔大修……他们没有抱怨春节不能和家人团聚,他们没有犹豫是否春节在大山中值班,他们也不担心自己的孩子买不到票回家过年。60岁的邹建中在娄底工务段新化线路工区担任巡道工,他每天9时到17时都在线路上巡道,每班最少要走12多公里,32年的巡道工职业生涯里,不知道有多少个春节是在线路上渡过,他说:“过年的时候不在铁路线上走一走,浑身不舒服。”职工的“幸福感”同安全、运力成正比,是他们的付出和坚守缩减了春运回家的“时间成本”,同样,平安、有序的春运也给他们增加了春节团聚的“幸福指数”。
市场化进程,让铁路看到了服务的巨大魅力,并努力深挖服务的潜力。“美艳880”、“小候鸟”、“洞庭春”、“雁之情”……他们彻底放下了“铁老大”的架子,当起跑腿的“店小二”,而最大的亮点在于,旅客服务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笑脸相迎、扶老携幼、端茶送水,而是契合发展的潮流,站在旅客的角度,延伸服务的链条,想旅客之所想,做旅客之所需。11月26日,在株洲彩虹服务中心,旅客杨福保4.5万的治病钱失而复得;12月9日,在北京西站北广场,铁路警方一举打掉一个冒充铁路职工的诈骗团;12306客户端首页上,直接接入了首汽和滴滴的“约车”服务,购买火车票的同时,可一键预约网约车接送站……少一份拥挤,多一份从容,少一份心酸,多一份幸福,这就是铁路人铺就的春运畅通路,就是铁路服务之变的生动写照。
每年春运都会涌现出可喜的新变化,而不变的一直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地——幸福。这幸福感到底从哪里来?何以温暖动人?又何以坚忍不拔?答案就在那一张张真挚的笑脸上,在那一双双眺望家乡的眼睛里,在那一个个磐石般的守望者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