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臣勇:扼守“驼峰”攀高峰

铁路一线   2015-09-18 17:20:00  199浏览 作者:张勋勇、刘海波

在亚洲最大编组唱—郑州北站下行驼峰场的峰顶,有一个平均年龄52岁、由18名职工组成的工区——郑州电务段郑 北驼峰车间下行集中修二工区。工长王臣勇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

之所以说它特殊,一方面,下行驼峰场作为郑州北站的主力驼峰,平均每10分钟就解体一趟列车,是全路最繁忙、效率最高的驼峰,工区安全责任重大。另一方面,作为劳动强度最大也是全段唯一一个更换制动轨的工区,一个制动钳重90斤,他们每年更换130个;一个风缸重80斤,他们每年更换150个;一根制动轨重达1600多斤,他们每年更换40根,这些重量加起来超过90吨,相当于每年搬运62辆小轿车。

除此之外,王臣勇所在工区还肩负着下行驼峰场峰顶及峰顶下84组减速器、8个储风缸、3000米风输送设备的日常安全检修维护任务。

特殊的岗位环境条件,让王臣勇养成了“安全无小事、事事都用心”的作业习惯,还有就是严格要求别人做到的同时,自己首先做到。2007年6月下旬,下行驼峰场开始陆续更换减速器及其配套设施。那些天,为了确保更换后的减速器与储风缸和风输送设备正常运转,尽可能减少对车列解体的影响。王臣勇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比其他人提前半小时赶到现场,安装箱盒,预穿电缆,检查风路。施工过程中,他一会儿紧固螺丝,一会儿校核配线,一会儿模拟试验……。施工结束后,他又带领工区职工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天天忙得像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不可开交,连儿子生病住院也顾不得到医院看上一眼。

长时间的暴晒和无规律的饮食,王臣勇不仅被烈日烤得又黑又瘦,而且患上了过敏性鼻炎和右手健鞘炎。疾病发作时,手腕疼得钻心,连吃饭拿筷子都成问题。尽管如此,他却没有请过一天假,直到5 个月后施工全部结束,他才到医院诊疗。凭着这股子拼劲,王臣勇带领工区安全、圆满完成了84组TJK-2型减速器的更换任务,受到了原铁道部有关部门和路局的高度评价。

王臣勇的时间观念很强,尤其是“天窗修”作业前的班组会,只能早到、不能迟到,否则就按违纪处理。在他看来,“天窗点”是检修、更换设备的最宝贵时间,必须统一到岗,统一行动;一旦迟到,迟到职工就有可能漏掉作业注意事项和安全卡控重点,不仅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而且无法保证作业质量。

不仅如此,王臣勇对劳动纪律要求也很严格。2014年11月的一天,工区一名平时表现不错的老职工喝了点儿白酒来上班。王臣勇发现后,当即对这名职工作出停职检查、扣发当月500元奖金的处理决定,并在工区安全分析会上进行了深刻分析和检查。事后,王臣勇又对这名职工进行了单独谈心,讲明了班前饮酒的危害。结果这名职工不但没有怨恨王臣勇,还为自己的违章行为深深自责,从此之后再没发生过违章行为,其他人也受到了教育。

在严格管理的同时,王臣勇也有柔情的一面。工区职工孙献中曾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为此,王臣勇专门对他的工作进行了调整,让他从事电气特性测试等体力消耗较小的工作。职工王根栓患有淋巴癌,每逢下班回家,王臣勇总要拐到王根栓家里一趟,与他聊天谈心,开导他要勇于面对病症,保持乐观心态。2008年,王根栓去世后,王臣勇又组织工区职工为他的亲属进行了募捐,直到现在,大伙儿还会隔三差五的到王根栓家里,给予各种帮助。

除此之外,王臣勇结合工作实际,摸索发明了十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如运载制动轨的“转向车”,防止制动钳(减速器上的一种配件)被盗的“串联锁”,测量减速器开口尺寸的“测量尺”,便于调整制动钳压力又节省材料成本30%的“L型加减片”等等,这些革新成果为提高设备质量、降低维修成本、保证运输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多次获得路局、电务段技术大奖。

这些年来,王臣勇不仅带头实现了个人无违章,而且带领工区同事们创下工区20年无事故的骄人安全业绩。谈及今后工作打算,他说要用执着和汗水继续坚守好郑州北站的“峰顶”,为路网“心脏”枢纽的安全畅通不断向上攀登!(张勋勇、刘海波)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