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在沙海深处的“沙冬青”

铁路一线   2019-05-29 08:41:39  0浏览 作者:

■本报 任卫云

初夏五六级的西北风,裹挟着库布齐沙漠的沙粒,日夜不停地滋扰大漠沙海一隅的包头供电段响沙湾供电车间。

夕阳西下,车间小院一角的蔬菜大棚里,56岁的响沙湾供电车间党总支书记宁震扛起锄头开始锄地。与他的聊天,就在这片绿意盎然的菜园里开始了。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些问题常常在我的脑海中流连、碰撞。直至我在这大漠沙海深处里找到了答案。”站直身,挺了挺长时间弯腰除草疲乏的腰,宁震的眼睛望向大棚外的一株沙冬青,“我总爱把自己比作这种常绿超旱生植物——蒙古沙冬青。我要像它那样,把根深深扎进大漠深处,汲取水分、固沙保土,让车间青年人聚力凝心,打造供电铁军。”

2015年,宁震临危受命,来到了沙海腹地——包头供电段响沙湾供电车间,任职车间党总支书记。

满天黄沙、一片荒凉,喝水还要到2公里外的村子里打,吃饭是饭里拌着沙子,晚上一觉醒来嘴里全是沙子。车间青工们思想波动,想着逃离这里。

如何把青工的心留下来,如何确保包西铁路安全畅通?这些问题拷问着宁震。那些艰难的日子里,宁震鼓励车间青工、同样也在勉励自己:“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那时,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全力实施精准化思想政治工作,让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安心先安家。宁震决心把荒漠变成青工的家园。他每天起早贪黑捡石头、挖沙换土、修菜园、建大棚……在宁震的带动下,年轻人业余时间拿起铁锹、锄头,把沙漠改造成良田。职工吃上了自己种的新鲜黄瓜、玉米、西瓜和西红柿,心里甜如蜜。

聚力先聚心。青工身上有一股奋发向上的劲儿。作为车间带头人,宁震做好青工思想引导,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宁书记严起来像父亲,细起来似母亲。”车间的一名青工说,“我们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甚至婚姻恋爱状况,宁书记都掌握。”

车间里有几名职工思想消极、不思上进,宁震就主动找他们谈心,采取批评与鼓励相结合、刺激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督促他们上进、拼搏。青工们开始还有抵触情绪,后来都从心底里敬佩这位书记。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路优秀共产党员,29岁的车间副主任杜赫可谓荣誉满身。他退伍入路后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车间管理岗位。谈起宁震,他说:“宁书记就是我们起飞时的领航员、返航后的机械师。”

2018年,段里考虑把宁震调回包头地区工作,方便他照顾家里,但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喜欢这群年轻人,这里同样也有我的梦想。”

如今,走进响沙湾车间,一排排整齐的绿植充满了家的温馨,一座座精美的文化雕塑透着蓬勃向上的干劲,这里记录着这支扎根在沙漠深处供电铁军的奋斗故事。车间248人中,九成是30岁以下的青工,七成是复转军人,担负着包西铁路177公里正线、659.6条公里牵引供电设备的维护检修任务。车间先后有35人次在各级技术比武中获奖,15人取得省部级以上荣誉,陆续向外输送了38名供电专业人才。

宁震多次放弃了回包头工作的机会。他告诉:“沙冬青抗寒、抗旱、抗盐碱,我这颗‘老冬青’愿坚守在大漠沙海,无怨无悔,带领这支供电铁军守护包西铁路安全畅通。”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