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天到一小时的变迁
铁路一线 2019-05-22 07:49:19 0浏览 作者:“据我父亲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驾驶蒸汽机车从衡阳前往永州,一个单程最长时间要一天。而现在,动车组列车1小时就能到达。”5月13日,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株洲机务段衡阳运用车间机车司机刘龙云告诉。
刘龙云1984年进入铁路工作,在机车乘务员岗位上工作了35年,出乘7100余趟,安全行车120余万公里,先后获得全路安全司机标兵、火车头奖章等荣誉。
刘龙云的父亲刘友志也曾是一名优秀的火车司机。“父亲告诉我,刚解放不久,铁路运输基础相当薄弱,线路、通信等质量又差,蒸汽机车经常是开开停停,时速不到30公里,很难正点。”刘龙云回忆说,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父亲一般不在家,在家的时候就在睡觉。
翻看宣传刘友志等人的资料,既为他的先进事迹所感动,同时也感受到当时技术装备的落后。
据资料记载,一天晚上,刘友志驾驶蒸汽机车牵引一趟客车,因为晚点,到某站时,机车水柜里的水位大幅度下降,不能及时向锅炉上水,停靠站又没有给水设备,眼看着列车就要停车。刘友志和机班同志一起钻进水箱,肩扛手提,把分水板内最后的一点点水舀进锅炉,终于解决了机车用水问题,把旅客列车拉回了衡阳。
感人的事迹,落后的设备。现在的人可能无法想象蒸汽机车时代的困窘。
1984年,刘龙云也进入铁路工作,成为一个和父亲一样的火车司机。
“最开始,我驾驶过胜利型、建设型蒸汽机车,当过司炉,也就是在车头铲煤。”刘龙云说道,“蒸汽机车四面透风,开起来一身煤,下班后,全身都是黑乎乎的,只有牙齿是白的。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铲煤,一下班,两手基本麻木,人也精疲力荆”
“当时有一句形容司炉的玩笑话,叫远看像逃难的,近看是机务段的1刘龙云笑道。
最难的是驾驶机车牵引货车。因为牵引货车有时要在车站待让客车,没有准确的时间点,工作在途时间可能是驾驶客车时间的几倍。很多司机都不愿意牵引货车,而作为一名党员,刘龙云也像父亲一样,迎难而上,为铁路运输畅通作出了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我国内燃机车的发展,东风型内燃机车逐步替代蒸汽机车。
“不仅运行时速可达120公里,而且驾驶条件好多了,干净多了,车上还装起了空调,司机的工作环境大幅改善,开车的感觉也舒服多了。”刘龙云说,“没想到铁路发展那么快,没过几年,韶山型电力机车又上马了,内燃机车逐渐被淘汰。电力机车噪音更小,司机上班必须穿制服、打领带,是标准的‘都市白领’。”
当时,刘龙云钻研业务,成为单位的技术能手,内燃机车在驾驶途中的故障,他一般都能处理。
2015年1月16日,刘龙云担当永州至衡阳8636次列车的牵引任务时,发现机车燃油精虑器前表管接头裂漏。他果断停车,利用平时积累的技术经验,在短短4分钟内,就将故障处理好。
“但现在,处理故障的技术基本没有了用武之地。”刘龙云介绍说,随着近年来和谐型电力机车的运用,机车故障大大减少,平时很少遇到在途故障,“现在电力机车交路大幅延长,衡阳要开到武汉才换乘,安全、正点、方便、快捷1
“不过最遗憾的是,我们单位没有担当动车组列车的驾驶任务,所以我没有驾驶过动车组列车。”刘龙云说,自己快退休了,自己的梦想就是开上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感受贴地飞行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