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临铁路红豆山高风险隧道都有什么

铁路一线   2019-04-30 07:48:10  1浏览 作者:

日前,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正在建设中的中缅国际通道大临铁路有毒有害高风险隧道——红豆山隧道正洞已掘进3699米,占隧道正洞长度的1/3,标志着隧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红豆山隧道于2016年5月开工建设,2017年5月隧道内开始出现有毒有害气体。国内地质专家现场调研后认为,红豆山隧道赋存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区域占全隧70%以上,已经超出了地质勘探的认知水平,尚无成熟技术可供运用,其防治措施仍处于研究摸索阶段。

由于隧道内已经发现了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8种有毒有害气体,工人们施工时经常得佩戴防毒面具。

“隧道内的危险一个是剧毒,一个是爆突。剧毒是硫化氢气体,吸入微微的一点儿,就可能使人窒息。而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爆突或爆炸,都会造成对人员的伤害。”中国中铁十局集团大临铁路项目部经理赵宇说,有毒有害气体在非煤系地层赋存,这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还是首次遇到。

目前,中铁十局集团联合相关单位就隧道非煤系有害气体区段施工关键技术开展科技研究,取得了突破,可对有害气体超前探测防突检测和监测。

为确保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在隧道内安装了有害气体自动监测报警装置和便携式监测设备,实时监控隧道内空气质量。他们聘请专业检测单位在每次施工前对隧道内空气进行检测,再三确认安全后才进场施工,防毒面具成了红豆山隧道建设者的“标配”。

赵宇说:“我们在不同部位实施监测,如果有特殊情况报警,监控员会第一时间通知现场作业人员,如果超出限界值就立即组织撤离,确保作业人身安全。”

在日常施工中,施工人员采用消石灰爆破技术对有毒有害气囊实施爆破,随后喷石灰水,使两种物质充分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然后再通过剧烈的通风,将有毒有害气体进一步稀释,紧接着委托第三方人员戴着防毒面具进行监测,直到达到施工标准。

除有毒有害气体外,涌水量远超设计成为红豆山隧道施工的另一个大难题。在隧道2号斜井口,9条直径超过20厘米的排水管通过三级泵站接力,源源不断地向上抽排洞内积水。赵宇说:“涌水量最高时一天达4万立方米,可注满16个标准游泳池,去年涌水量最大的一段时间,大伙都是泡在水里24小时不停倒班施工。”

难题远不止有毒有害气体和涌水,隧道施工被喻为在蒸笼中掘进。由于隧道施工区域处于水热活动带,地热活动性较强,洞内温度长期在40摄氏度左右。

为此,隧道内每天都要堆放数十吨冰块进行降温,并采用大功率专业风机保证洞内通风,实行4小时轮班制。

截至目前,大临铁路完成路基土石方1340多万立方米、占设计数量的95%;桥梁1.7万成桥米、占设计数量的82%;正线隧道开挖累计完成10.2万成洞米,占设计数量的66%。

中缅国际通道大临铁路红豆山隧道地处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境内,全长10.6公里,穿越无量山脉,紧邻澜沧江,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我国铁路建设中遇到的唯一一条汇集有8种有毒有害气体的高风险隧道。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