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佤乡打造走出大山看世界的“钢铁通道”

铁路建设   2019-01-15 08:45:35  4浏览 作者:

■本报 陆 华 郭薇娜 本报 杨 华 本报 黄再云

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澜沧江一路奔腾,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澜沧江畔,“世界佤乡”临沧市因毗邻澜沧江而得名。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那里少数民族众多,其中佤族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2/3,有“世界佤乡”的美称。在这片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大山里,从来没有过一公里铁路,走出大山的路崎岖而艰险。

为了满足佤乡人民走出大山看世界的愿望,筑路铁军翻山越岭而来。正在修建的大理至临沧铁路全长202.1公里,是国铁Ⅰ级电气化单线铁路,设计时速160公里。

克服了沿线地层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样等重重困难,铁路在大山中一米一米地向前推进。

林保山中啃“软岩”

中国中铁五局集团成都工程公司大临铁路项目部承建的大临铁路2标段全长37.3公里,是隧、桥、涵、站综合性工程。其中林保山隧道全长14.07公里,属II级高风险隧道,是全线控制性重难点工程。由于施工段地处滇西红层软岩,隧道涵盖顺层偏压、岩溶、有害气体、断层破碎带、高地应力、高地温等不良地质,施工条件艰苦,施工难度较大。

2016年3月进场施工以来,受不良地质影响,隧道共遭遇2次较大突泥涌水,项目部经过12次穿越浅埋、压扭断裂带、破碎带等软弱围岩大变形段施工。为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隧道设置4个斜井和1个横洞工区,项目部采取超前地质预报、监控测量和机械化施工等手段,保障施工安全。

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按期建成通车,项目部组织开展科技攻关,着力研究单线小断面隧道特别是仰拱快速施工技术,同时配套投入自行式仰拱栈桥、半自动防水板铺挂台车、全自动湿喷混凝土机械手等新工装,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澜沧江上擎“巨翼”

中铁十二局集团大临铁路项目部承建的3标段工程——澜沧江大桥是“一桥跨两市”标志性工程。

项目部党工委副书记李立国向我们介绍:“澜沧江大桥是大临铁路唯一一座跨水大桥,也是唯一一座桥梁Ⅰ级风险工程,还是大临铁路全线最高、跨度最大的桥梁。其188米的跨度,位列世界铁路连续钢构桥第三。”

澜沧江大桥全长431.6米,采用主跨188米连续钢构跨越澜沧江,其中最高墩76米的2号墩位于河中,0号墩在水岸倾斜的陡坡上。大桥所跨河谷呈V形分布,高墩施工安全风险大,质量标准要求高。

进场施工以来,建设者克服夏天雨量偏多、气温较高、峡谷瞬时风大等困难,对2号墩采用抽砂筑岛方式进行基础施工,对0号墩采用非对称钢围堰施工工艺进行桩基施工,打牢桥墩基础!为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墩身采用液压爬模技术进行施工,连续梁施工则采用三角挂篮。

“我们现在最担心的问题是桥梁悬灌梁施工。”澜沧江大桥技术主管魏志文说,“大桥单墩要挑起2.4万吨重的‘巨翼’。云南又是地震多发区,相比其他地区的悬灌梁,澜沧江大桥要满足抗击8级地震的要求,这对桥梁、桥墩结合部的0号段承力和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

为保证大桥墩身及梁体的施工质量,项目部精挑细选品质能满足要求的水泥、沙子,反复进行比对试验。施工中,建设者严格控制温度和精度,确保桥墩与桥梁受力点满足设计要求。

“步步惊心”红豆山

中国中铁十局集团大临铁路项目部承建的红豆山隧道是大临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全长10.6公里,位于临沧市云县和凤庆县境内,这里是横断山脉纵谷区,共穿越7条断裂带,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突泥涌水多发、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多,每掘进1米都可谓“步步惊心”。

红豆山一带地热现象活跃,有害气体种类较多,目前已检测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等8种有毒有害气体,加上地质等因素,红豆山隧道极高度危险区和高度危险区占比达70%。

如此高危的施工作业环境,每掘进1米都必须小心翼翼。为此,中铁十局集团全面强化施工组织,聘请经验丰富的检测单位,超前探孔取样分析。作业人员佩戴防毒面具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