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文化”塑造“班组性格”

铁路一线   2017-03-01 09:13:49  浏览 作者:铁路乘客

“杨师傅,你啥时改行当医生了,我咋一句也听不懂?”日前,在昆明北车辆段检修车间大库7道4台位,铆工班组电焊工杨飞和搭档正激烈地讨论着入库破损车的检修方案,从他们嘴里不断蹦出的“伤口缝合”“皮肤移植”等词汇,让旁边经过的工友疑惑不解。“我们本来就是‘医生’嘛,不过是‘医车’而已,和治病救人一样重要1杨飞诙谐地说。

这个检修班组承担着铁路货车厂修、段修、底架钢结构检修等任务,涉及电焊补修、氧气切割、车体铆接整形等工种,班组成员有着车辆“外科大夫”的美称。春运以来,为增强职工对岗位的敬畏意识,塑造精检细修的“班组性格”,班组党支部生动形象地将各个岗位的作业方式、使用的工具及材料配件“翻译”为医疗用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使文化”品牌。

在班组里,大家把更换敞车墙板叫作“皮肤移植”,把裂纹补焊叫做“伤口缝合”,将氧气乙炔检漏用的肥皂水称为“医用酒精”,氧气割枪等工具则成了“手术刀”。班组还设置“诊疗日志”收集典型故障,为成绩突出的职工授予“赛华佗”“巧圣手”等称号。独特的用语时刻提醒职工牢记车辆“外科大夫”身份,恪守“医德”精检细修,确保车辆安全万无一失。

“一拿上‘手术刀’,就想着要干得精细点,否则对不起大伙给我‘李神医’的美誉1杨飞用鸭嘴钳小心翼翼地给车辆门板完成“整形”,一脸自豪地说。

杨紫轩 赵 鹏 孙 伟

  • “精米”烹制“提神宴”
  • “国防绿”变“安全黄”
  • 佳缘胜却人间无数
  • 这个留言板真管用
  • 电池“革芯”再上岗
  • 昆明铁路局安全“根”文化建设不断夯实安全基础
  • “好帮手”巧助“缝合手术”
  • 合力耕好“试验田”
  • 走好职场第一步
  • 培育“金蓝领”的“梦工厂”
  •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