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篓工长”

铁路一线   2016-04-09 00:55:52  0浏览 作者:

通讯员刘兆楠母树鹏

3月12日8时40分,一名肤色黝黑、背着一个大背篼的中年男子匆匆地通过六盘水站安检口,向停靠站台边的K2285次列车走去。进了车厢,他随便找个空位坐了下来。他脚边的背篓里装满了用塑料袋包好的木耳、香菇、辣椒面、芹菜、牛肉等蔬菜和肉类。11时25分,列车到达云南省宣威站。中年男子下了车,再转乘12时10分出发的K854次列车,终于在12时35分到达且午站。这名男子就是贵阳供电段梅花山供电车间且午接触网工区的工长杨伟。

自1994年在贵阳供电段参加工作以来,杨伟就被分配在艰苦小站——原田坝接触网工区。2007年7月1日,凭着严谨态度和精湛技艺,他被任命为工长,从那一天起,他就把家与工区划上了等号。

初任工长,杨伟承受着巨大的安全压力。2007年,沪昆线六沾复线已开工建设,造成水凤段单线的生产机构发生变化,树舍接触网工区撤除,全线106条公里的供电线路由田坝接触网工区接管。杨伟带领职工每日出工,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将新接手的线路走了一遍,把设备的每个零部件摸了一遍。

然而,摸清了设备状况的杨伟心里没有感到踏实,他发现又一个难题摆在面前。六沾复线投入运营的前夕,对水凤段的资金投入暂停了。由于老线设备老化、陈旧,要保证安全运营非常困难,因此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巡视和维护设备。

“我们那时几乎是‘5+2’的工作方式,没有周末和节假日。”老职工赵军说,“除了‘天窗点’正常作业外,每天都要进行设备巡视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六沾复线的验收工作,工作量极大。”

高强度的巡视工作练就了杨伟和同事的“火眼金睛”,也激发出他修旧利废的智慧。由于没有新设备投入,在巡视中发现的旧设备隐患必须由工区职工们想法子“诊治”,尽力延长旧设备的使用寿命。例如在巡视中发现某个补偿滑轮出现卡滞现象,必须卸下来拿回工区,由职工自己重新清洗、注油、组装,再安装回接触网上。

2012年六沾复线开通,水凤段线路终于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不再运营,原田坝接触网工区也被撤除。2012年12月5日,杨伟带领原班人马,进驻了新的工区——且午接触网工区。

新的工区,新的设备,新的挑战。杨伟带领着同事们再次利用了半年时间,把新工区、新设备的边边角角摸了个遍。“每一颗螺丝钉,我们都自己用扳手重新拧过。”杨伟说。

且午接触网工区是全段管辖运营里程最长的工区,管辖着梅花山扒挪块至局界口凤凰山约146条公里的牵引供电设备,有隧道20座、桥梁32座,其中包括丁家村四线特大桥、12214千米的三联隧道,是典型的山区铁路设备。由于维护、检修的难度极大,“精检慎修”四个字成为工作核心。“现在的工作量和难度不比在水凤段工作时校”杨伟说,“因为复线的运输能力增大、车辆增多,‘天窗’作业时间从以往的2小时压缩到40分钟,然而工作量却没减少。对我们来说,每一次作业都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

多年打硬仗的经验淬炼了杨伟和同事们的真功夫。经他们检修过的接触网设备,检测评分达到了99分,保持了6年无任何责任事故的安全成绩。不仅杨伟于2014年被评为路局劳模称号,他的团队也被多次评为段先进集体,2012年度被路局评为先进集体。

且午接触网工区是该段唯一的外省工区,位于人口不足千人的且午村,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极其不便,生活用品必须外购。

作为工长,杨伟总是比其他职工更重视生活用品的采买。他索性买了一个大背篓,把它当成上下班途中的必备品。因此,他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为“背篓工长”。

每年过年,杨伟都提前在六盘水把所有年货准备好,把年夜饭备得格外丰盛,烧出几十道菜来。今年春运已经是杨伟在且午工区度过的第4个春运,这个春运依然如往年一般遭遇了凝冻天气。尽管道路结冰变滑,但他仍然不减量、不停歇地背着满背篓的菜和肉来往于工区和六盘水之间。

“且午位于高寒山区,冬季特别漫长寒冷,必须首先要保证大家吃饱,才能干活呀1背篓里装的、手里提的大包小包压弯了杨伟的腰,也解决了工区里19张嘴的吃饭问题。“我们的杨工长啊,就是这样照顾我们,啥事首先考虑到工区,比亲兄弟还亲1职工范应江说。谈起杨伟,职工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每年春运,杨工长都放弃休假,坚持在工区过年。老婆孩子只好来工区陪他过年。”职工陈昆压低嗓音悄声说,“他女儿临走的时候,悄悄躲在房间里哭。”

“春运期间天气冷,安全压力大,杨工长担心设备出故障,总是待在工区。他每天第一个起床,帮大家烧水煮早餐。”

“我们常年待在这偏远小站,照顾不了家庭,家人难免有些怨言。”另一名职工不好意思地说,“有一次我老婆和我吵架,杨工长知道后,把他老婆喊上,和我们两口子吃了一顿饭,推心置腹地和我们谈,化解了我老婆的不满。”

“杨工长常说,工区离城区太远,远亲不如近邻,要和当地村民建好关系,所以村民平时谁家有个困难,他都要帮忙。逢年过节也都把附近村民邀上,吃饭联络感情。”职工殷洪义笑着说,“现在我们与村民在生活上互助互惠,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还能吃上村民的杀猪饭呢1

“我们工区刚成立的时候,只有一口井,洗脸、吃饭、喝水都靠它,但是这水有一大股腥臭味,那滋味太痛苦!后来杨工长与且午村负责人协调了近半年,才从村里搭接了管道,让我们喝上了干净水1陈昆补充说。

“我们的杨工长就是这样实在又朴素。背着背篓上下班,平时就一套工作服、一双解放鞋。在别人眼里,土得掉渣,但在我们的眼里,他真诚、谨慎,不怕吃苦,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12014年新分配来的职工范应江说。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