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前大同创办首所铁路小学

铁路文艺   2015-09-10 08:40:55  0浏览 作者:时任交通部技术总监

杜浙泉

图为1919年大同扶轮小学开始使用的全国统一标志

大同铁路对中国铁路的贡献之一,是近百年前创办了全国第一座铁路小学,当时称扶轮小学。

1964年8月,我在北京铁路局大同车辆段参加工作,不久得知单位里多名职工都在当地上过扶轮小学。有人还带着骄傲的神情说: “我是大同扶轮小学第一届毕业生!”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从事铁路史志工作时,了解到大同扶轮小学的由来和变迁。原来,1914年3月,京张铁路向西北展筑,采取的是边竣工边通车的方法,随即便带来了员工子弟上学难的问题。因为铁路线长点多,涉及铁路沿线大小车站及工务、电务工区等,员工人数多又分散,其中就地安家者大都远离学校,孩子上学成了难事。

1917年,大同铁路部门首先创办了一所专门招收员工子弟的小学,校址设在火车站东边的家属区 (如今仍称站东地区)。该校除了招收大同市内铁路员工子弟入学,更是面向沿线各站和工区的员工子弟招生,使他们可以利用火车每站都停的优势,持 “通学免票”搭车走读,甚为方便。甚至,铁路部门在编制列车运行图时,还力求照顾到员工通勤和学生上下学的时刻。

该校起名为扶轮小学,“轮”指火车的动轮, “扶”为扶助、扶持之意。这是借助当时国外已出现的概念,由飞鸟双翼相辅车轮,下方紧贴钢轨,示意铁路交通。这个标志的寓意为:兴办铁路子弟学校,打下人才培养基础,以利于发展铁路交通事业。

这一做法迅速推及全国,1918年2月,京绥、京奉、京汉、津浦四路积极响应,联合成立了铁路同人教育会,协助促成铁路员工子弟入学事宜。这一做法随即得到了北洋政府交通部的支持,在北京组成由叶恭绰 (时任交通部次长)、詹天佑 (时任交通部技术总监)等12人参加的董事会,并决定各地校名均冠以“扶轮公学”。

1938年,大同扶轮小学按照全国统一规定部署,改称铁道部大同扶轮小学,日伪统治时期及抗战胜利后仍沿用 “扶轮”之名。大同扶轮小学以及随后出现的扶轮中学跟全国各铁路学校一样,由于办学较早、师资力量强、管理严格,因此教学工作大都卓有成就, “扶轮”之称驰名全国教育界几十载。

本文图片为资料图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