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永流传
铁路文艺 2019-01-17 09:05:27 10浏览 作者: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开展的书香铁路女职工读书活动,用一系列励志妙文给了我很多教益和启迪,让我对家风家教有了更多的深思。原来家风家教就在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里,在我们做事做人的点滴中。
家风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时刻体现在生活点滴中的智慧。看完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乔丹的文章《做事先做人,立人先立品》后我很有感触,她从爷爷的怀抱中学习文字、启蒙语言,从父辈那里受到“百善孝为先”的教育,学到“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品”的道理,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家族的家风对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家风是一种传承,像遗传基因般嵌入到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历程中。家风永流传,在一个家族里赓续绵延,融入代代相传的血脉里。这让我想起我的爷爷奶奶、我的父母、我的至亲以及关于整个家族的记忆。
爷爷奶奶
我的家庭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之家,世代躬耕勤做。中国农村简单淳朴之风深深影响着我的家庭,也成为我的爷爷、父亲传承下来的家风。爷爷奶奶在我还未成年时先后过世,他们留在我记忆中的印象仅剩下一些片段,但他们身上敦厚、实诚的品格却一直影响着我们一家。
爷爷虽然话不多,但他每天出去干活,回来总会给我们带点好吃的。那时他给镇政府做点杂活,能挣点小钱,最自豪的是他随身有一个破旧的皮夹,里面有一些零星小钱。他常用挣回的钱买一块大麻饼或者摘一些桑葚、果子给我和姐姐解馋。
妈妈生养了我和姐姐两个女孩,但我的记忆中没有爷爷的抱怨。在当时重男轻女的农村,爷爷温厚地守护着这个家,呵护着自己的儿孙辈。我的脑海里只有他的身影,却记不起他说过的话,他一直无声无息地温暖着整个家。奶奶是个典型的农妇,她总是想方设法地做出各种美食,尽己所能地照顾好这个家。她的步履总是匆忙的,直到去世前,她还迈着小脚绕着屋子的前前后后转了个圈,暗暗要保护好这个家。
如今,两位老人去世已有30多年,他们居住的祖屋也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他们的音容笑貌在我的记忆中也逐渐模糊,但他们敦厚朴实、行胜于言的风骨永远烙在我的记忆深处,融入到家族每个人的血液中。
父亲母亲
父亲母亲今年都70岁了,守着农田辛勤劳作了半辈子,如今在家安度晚年。春种秋收,他们现在守着一片菜地,清闲了不少,尤其在我们成家立业后,父母的时光不再那么忙碌。
即使现在,孙辈们都已经工作挣钱了,父母再也不必为生计发愁了,但他们仍然不舍得荒废那片菜地,收获的菜果都送给左邻右舍、乡里乡亲们,与他们分享。
近年来,父亲日益衰老,病痛折磨得他已经形销骨立。母亲不遗余力的精心伺候让周边的邻居交口称赞。父亲因病性情暴躁,有时胡言乱语,身边一刻都离不开人,母亲日夜守候,常常整夜不得安歇。母亲勤劳了一辈子,瘦弱娇小的她却总是浑身充满了力量,我们要雇个人帮忙,她坚决反对,我们只能搭把手。父亲对母亲有太多的依赖。从母亲身上,我们看到了毅力,学会了坚忍,还有那份深藏的对父亲的感情、对下一代的帮衬、对整个家庭全身心的付出。在父亲生病住院、不能自理时,她一遍一遍地给父亲翻身、擦身,那种不厌其烦、那份呵护入微,让我们后辈和周边人感动万分。
我们
虽然我和姐姐是女孩,但父母亲尽力为我们创造好条件,让我们完成学业。姐姐从小学习比我好,可总在考试时把握不好,没能如愿升学。而我在父母的呵护下一路求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家里为此宴请乡亲,像送出嫁的女儿般把我送去上学。从此,家乡成为我在外奔波的念想,父母、亲人成为我永远的牵挂。
直至我和姐姐都成家立业,外甥、外甥女以及女儿的出生让我们的家族日益壮大。逢年过节,家中儿孙满堂,母亲总是乐颠颠地忙碌着,久病的父亲也露出笑容,屋里洋溢着温馨,无声无息的“家风”就在这一屋子的亲情中肆意荡漾。
回忆起爷爷奶奶留下的模糊印象,看着父母身上发生的一切,他们在为儿孙辈传递生活的本真,传递着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遵循,这就是无言的家风,无需唠叨的家教。
这让我想起在书香铁路优秀征文作品中看过的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供电段邱璐写的《无言的家风》一文,我和她有共同的感受,“家风并不一定需要什么成文的家规家训,最朴实的习惯风气,汇成家风家训,祖祖辈辈,源远流长”“对亲人的爱、耐心和理解以及说不如做,是家风重要的关键词”。在我的家庭里,也是这样“无声胜有声”,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从来没有对我们说过什么大道理,没有可以镌刻成形的文字,但在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都有他们的影子,都蕴涵着他们的希冀。
精神永流传,家风永流传。
供职于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