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之耀 古稀之年镌刻精彩人生
铁路文艺 2018-06-07 16:03:06 0浏览 作者:日上三竿,一位老人站在柳州机务段的火车头文化广场,面向160多名青年职工,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和铁路情结。他的声音抑扬顿挫,故事精彩动人,青年职工们听得津津有味。
这位老人名叫曹之耀,已是78岁高龄的他,曾是柳州机务段的一名火车司机。退休后的曹之耀在家里建了一间工作室,平时闲着没事,便用木头雕刻火车模型。这一爱好,让他成了柳州市永前路小区颇有名气的人物。
用执着筑就年少梦想
谈起自己的铁路生涯,曹之耀如数家珍。按照曹之耀的说法,早在1958年,他就已经算半个铁路人了。当时,曹之耀报名参军,成了大家羡慕的铁道兵。由于部队的总部设在海南,他18岁便跟随部队走南闯北执行任务。在此过程中,曹之耀不仅跟战友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而且对铁路产生了很深的感情。曹之耀说:“我这人干什么事,都会一直干下去,直到把事情干好。”几年后,光荣退伍的曹之耀依依不舍地离开战友,离开他喜欢的铁路。用曹之耀的话说:“离开铁路、离开部队,心里‘丢得慌’,感觉不是滋味。”好在不久后,他又得到有关部门推荐,回到铁路工作,心中的梦想再一次得以延续。
1966年,经过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培训,曹之耀来到柳州机务段,成了一名司炉。曹之耀回忆道:“当时的火车司机条件非常艰苦,一趟车下来,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机车的运行速度也很慢,再加上高温熏烤,下班之后,整个人就变成了‘非洲人’,全身也感到筋疲力荆”
曹之耀说:“在我们那个时候,想当上火车司机,必须从司炉干起。”
大约7年时间,曹之耀从司炉干到副司机,又从副司机升到司机。他说:“那时候,煤的搬运量很大,每天大约要搬10吨煤,劳动强度很大。”当上蒸汽机车司机后,曹之耀定期给油、润滑、保养和检查,蒸汽机车上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颗螺丝,他都用手触摸过、用检点锤敲打过,因此,他对蒸汽机车的构造格外熟悉。
随着机车不断换代,柳州机务段的蒸汽机车逐渐被淘汰,曹之耀后来又学习驾驶内燃机车。提起往事,曹之耀感慨万千:“太快了,铁路变化太快了!光内燃机车就换了很多型号,特别是最近几年,感觉电力机车才刚刚上线运营,接着高铁又来了,真是太羡慕现在的年轻人了。”
用细心提升雕刻水平
工作时忙惯了的曹之耀,退休后依旧闲不下来。刚开始,他有事没事都会跑到单位转转,去看一看他熟悉的火车。后来,曹之耀开始养花种草,每天与门前的小鸟为伴。他将自家门前的小院打理好,还给自己腾出一间工作室来,练习雕刻手艺。
尽管很早前,曹之耀就冒出了雕刻火车模型的想法,但是真正行动起来却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简单。没有雕刻基础的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尽管如此,曹之耀从未退缩,认真地磨炼自己的雕刻技艺。
那时候,院子里的邻居总会看到他围着几块巨石和木头转来转去,许多人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有人叹着气说:“唉!一个老头子,扛着大石头走来走去,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然而几个月以后,人们惊奇地发现,曹之耀围着的几块石头竟然变成了一台台蒸汽机车模型,“哟,原来是火车模型1大家看到后不禁拍手称奇。
有人问他:“曹师傅,不看真实的火车,你怎么往下刻呢?”曹之耀笑着说:“那些火车,就装在我的脑子里啦。”
随着曹之耀的雕刻技术日益精进,他渐渐成了名人。他的故事先后登上了南宁铁道报、柳州日报、柳州晚报等报纸。曹之耀说:“开心地过好每一天,就是我现在的目标。”
用真心讲述铁路故事
曹之耀摆在家门前小院里的火车模型,成了小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久而久之,他家门前的小院成了小区人纳凉聊天的场所。由于门前小院带着浓厚的铁路味,大家聊天的内容自然离不开火车。曹之耀和火车的故事,成了大伙儿津津乐道的话题。
偶尔有年轻司机来到小院,曹之耀总会告诉他们:“年轻人啊,你们赶上最好的机会。现在的火车头跟过去的火车头比,已经是一个天一个地了。”
曹之耀说得没错,现在的动车组列车,车上有全套的电子监控设备,司机也有了舒适的工作环境。除此之外,车上还带有导航定位系统,司机、车站、调度室,随时都能保持紧密联系。
在小区住的小朋友是观摩火车模型的常客,也是曹之耀快乐的源泉。曹之耀常常和孩子们聊天,从火车头到科学技术,他们的话题源源不断。他常常鼓励小朋友努力学习,长大了去开火车,当一名光荣的火车司机。
2017年8月31日,柳州机务段开设了道德讲堂,内容灵活多样,其中一个环节就是邀请曹之耀到单位现场给青年职工讲一段铁路故事。道德讲堂的现场位于柳州机务段内的火车头文化广场,活动的组织人担心曹之耀适应不了炎热的天气,特别告诉他:“如果您老人家身体不适,那就长话短说。”尽管已是高龄,但曹之耀克服身体的不适,为青年职工上了生动的一课。他指着眼前的蒸汽机车,先从结构说起,接着讲到自己当年艰苦开车的故事,然后又提到如今的高铁动车。一些青年职工刚分配到单位不久,对火车头的情况不太了解,听着曹之耀的故事,不时给予热烈的掌声。最后,曹之耀深情地说:“青年朋友们,现在的形势给了你们最好的机会,你们要好好去干一番事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