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黄河第一桥”守桥人
高铁 2015-09-08 09:26:58 14浏览 作者:
进行班前点名。
图八:线路精测人员安装棱镜。
图九:线路精测人员使用安博格小车精测线路。
图十:工长使用电子道尺测量线路轨距。
图十一:职工更换伤损绝缘垫块。
8月19日,记者来到大西高铁晋陕黄河特大桥西头八级护坡处,将镜头对准作业现场,记录下西安铁路局西安工务段大荔高铁车间职工守护 “高铁黄河第一桥”的故事。
晋陕黄河特大桥西头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东头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全长9969米,是目前国内高速铁路跨越黄河最长、建设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一座桥梁,堪称 “高铁黄河第一桥”。其穿越的洽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黄河湿地边缘地带,有60余种飞禽。为保护这些生灵,大桥两侧设置了7.5公里长的声屏障,降低列车通行噪音。
在现场的该段高铁办主任王宁介绍,特殊的地理环境为高铁维修带来了一系列难题:一是现场交通不便,整座桥仅有东西两头可进入,9969米的线路走路需要两个多小时;二是桥面以下设备检查维护难,173个桥墩中主梁跨度108米,桥梁摇摆度大,梁片昼夜伸缩量大;三是应急处置难,大荔高铁车间大荔综合维修工区距离大桥80多公里。
高铁安全无小事。西安工务段迎难而上、对症下药,在离桥最近的村庄设立永济北值守点。该值守点工长王社昌等7名职工住在租用的民房里,日夜守护桥梁安全。除高铁维修装备外,该段专门为值守点配备客货两用车、三轮车、自行车和高标准望远镜,方便职工运送工具、检测桥面以下墩台梁体等。
此时正值汛期,18日刚下过一场雨。19日一大早,工长王社昌、副工长李红安带着职工来到大桥西头巡查。这里紧邻9362米长的马家庄隧道。王社昌走在最前面,检查八级护坡时,撞上马蜂窝,被蛰伤的右耳朵立即红肿起来。他抹上风油精,继续带着工友砍掉防护网旁的杂草、修理好破损的防护网。
巡查时,一位老乡在防护网外放羊。职工们耐心对老乡进行劝离,让其赶着羊群去保护区外放牧。
在巡查保护区内设备状况的同时,大荔高铁车间加强汛期安全风险管理,定期检查抢险机具,备足抢险材料,对新入路职工加强安全管理教育,全力确保高铁运行安全。
19日巡查一天。20日0时30分,夜间“天窗”施工拉开了序幕。记者随12名干部职工一起,从高铁应急逃生通道登上晋陕黄河特大桥。
工长王社昌组织职工精测无砟轨道,系统检查正线扣件,精检道床结构和外观。安全监控干部王攀科叮嘱工友们: “今晚作业项目多,时间紧,大家分工负责,严格按标准作业。”
该车间精测工区职工肖东、崔晓平、黎洪君动作麻利,快速组装好安博格小车。“哗啦啦”,小车在轨道上滑行,采集线路数据。线路工蔡二强弓着腰,手持电子道尺,隔一根枕木弯一次腰,记下轨距和水平,数值误差仅有1毫米。副工长李红安抓起工具,放在自行车上,运到前方线路。可他实在太瘦削了,戴在工作服外的反光条总从肩上滑落下来。
“职工们24小时值守在黄河边、大桥旁。一般情况下,从0时30分到4时30分在桥上进行施工,5时多回到值守点,休息到12时,吃过午饭,再徒步巡查桥梁外观和防护网,一直到天黑。19日,职工们牺牲上午休息时间进行了防洪雨后检查。”和职工一起跟班作业的西安工务段党委书记说。
值守点7名职工中,年龄最小的27岁,最大的47岁,都与家人两地分居。记者问值守在异乡苦不苦,他们嘿嘿笑了,答案出奇的一致,说亲友们常讲,乘高铁列车去西安、到太原,一眨眼就到了,感觉特别棒。听到这些话,想到南来北往的旅客坐着高铁走四方,大家心里跟喝了蜜一样,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副工长索宏社年龄最大,是一名党员,干了21年线路维护工作。上个月,他70多岁的老母亲旧病复发,被紧急送到医院。一办好住院手续,索宏社赶紧返回值守点。他说: “我媳妇在宝天线小站。儿子住校,马上高三。我们把假攒到双休日,回家给老人孩子做顿好吃的。”
4时,所有检修项目全部完成。职工们走下晋陕黄河特大桥,将工具整齐摆在面前,再次逐一清点,即便是一颗小螺丝钉,也不能落在高铁线上。
无边夜色里,阵阵呼唤应答声在 “高铁黄河第一桥”上空回荡。职工们戴着的头灯发出的光,如晶莹璀璨的星辰,照亮着连接秦晋两省的大西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