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转型升级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和方向引领
铁路评论 2021-03-16 21:14:57 204浏览 作者:张智海2021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重温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的内涵,用讲话精神统一企业全员思想、凝聚力量,彰显智慧,以做好工作,以更高的姿态,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建筑施工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而加快企业向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迈进的脚步现实的摆在我们面前。当然,由于每个企业因其成长历史、业务形态、发展历程以及价值理念的差异而形成了企业自身所固有的鲜明特质与个性,也就是企业文化使然。在2021年年初的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会上,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黄昌富提出了“推动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导向”,坚持立足全产业链推动转型、围绕新兴产业推动转型、着眼专精特新推动转型的目标要求。由此,本篇拙文不妨也就尝试着围绕这个话题展开。
建筑施工企业从单一到多元,从原来的一地一域,发展到多领域、多领域乃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大跨度的集团化运营、集约化发展。从单一的多个建筑产业领域,再到投融资、资本运营一体化、全产业链的发展,进而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彰显企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产业优势等核心优势;这是日趋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和丛林法则为每一个从业者的必然要求。作为有着70多年光辉历程和红色基因的国有大型建筑企业也不例外。应该说经过几十年的创新发展,我们已经实现了在建筑业各个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建树,这就为我们实现推进企业全产业链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也必须看到,由于这些优势分别处于不同的地域、区域,其中有些只是相对的,在建筑业激烈竞争、你家唱罢我登场的大环境中,有些核心竞争力,或者说核心优势不够明显,并且这些属于一地一役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会被超越。这就需要我们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高度,通过深化整合资源、改革创新,巩固壮大这些核心优势,形成企业综合的技术优势、品牌品质,培育壮大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一地一域形成强大的核心优势,为企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和定力。
其次,关于经营城市这个概念。我想这应该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壮骨强身,实现规模提速、品质提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同质化竞争的格局由来已久,数千家乃至上万家企业面对着同一个市场,同样的竞争环境,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搏击。虽然各自都有在不同层次的专业领域的看家本事,但除了部分处于高端领域的特大型的综合性施工企业以外,由于团队的体量和各种资源要素等影响,大部分的专业优势的特质都不很明显,或者说核心竞争力在相应的领域不具有绝对优势,进而造成在同一地域、领域的同质化竞争,甚至相互压价、彼此伤害等恶性竞争。因此,就我个人的理解,中国铁建提出“工程公司1个属地市+N个滚动市”的“1+N”思路,工程公司要有重点地选择相应城市,参与网点布局,实现深度精准全覆盖,精准经营、深度经营的目标要求,是基于国内建筑市场发展大局以及企业发展实际的科学研判,推动企业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精准定位和具体目标要求。记得有句俗语:“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深耕属地市场,结合企业及当地产业及建设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扬长补短,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和技术创新,强身健气,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打造品质工程、品牌项目,形成企业的核心优势。通过培育多元的市场,依托在长期市场实践中形成的多元化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的理性回归和流程再造,为城市建设提供全方位产能和技术服务以及投融资等全方位、全产业链的服务,在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城市污水处理、海绵城市、棚户区改造、城市绿色发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培育壮大其专业优势,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实现从做大做强到做强做大的华丽转身,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向外拓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以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未来越来越多的都市群和城市带的形成也会为建筑施工企业创新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建筑施工企业通过掌握优质的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行以总承包为主的产业组织形式,通过培育和增强以咨询,设计,施工,运维等多方面的动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实现全方位融入,系统化运作,必然对从业者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准入门槛和目标要求。
根据有关媒体披露,全国已有 28 个省(自治区/直辖)2021 年基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额约3.2 万亿元。其中,像上海、北京、天津等这样的特大城市其基建投资规模多则千亿乃至五、六百亿之多。其它各省市其发展体量和增量也不可小觑,各类城镇化建设方心未艾。这些都为我们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的同时,也同样面临更多的挑战。因为高品质的城市建设,必然会面临许多高技术、高标准、高质量的目标要求。装配式建筑、智能建筑、海绵城市、智能交通,现代化、智能化的新型工业园区,这些作为提升城市品质战略定位的新型产业在给我们带来更大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更大的挑战,需要我们通过强化企业的战略引领,精准定位,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科学施策,集聚人力和各类高端资源要素,因地制宜、因业施策,抢先融入,培育动能,增强活力,培育为属地城市建设发展解决全方位、多领域建设难题的能力。进而在属地城市形成自己的专业和产业优势,壮大市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推进建筑施工企业着眼专精特新推动转型,这是未来发展的市场为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从业者都必须从容面对的课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被几十年发展实践所反复印证的真理,在今天飞速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同样赋予了它更深层次的战略定力和更高层次的内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竞争态势要求我们,谁掌握了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并通过生产实践,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企业的品牌、品质优势,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市常建筑施工企业产业化的发展也必然带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随着BIM技术、3D打印技术、装配式建筑、智能建筑以及处于产业发展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创新发展推广运用,必然为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生产方式带来一次革命。企业依托多少年升级发展,改革创新形成的专业优势和产业优势、人才优势,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行业顶尖专业科技研发团队、高层次的科技精英人才建立联合体,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BIM设计及各类产业链前端的“四新技术”研究,从事产业化产品迭代研发、施工图深化设计、图纸审查咨询、方案预控以及施工过程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形成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因此说,中铁十五局集团黄昌富总经理强调,要强化以集团公司第一科研品牌目标,整合技术研发资源,打造行业一流的一体化研发平台;做实企业技术中心、研究所工程设计研究院;建设以集团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导、工程公司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项目创新实验室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院士工作站的申报筹备工作,未来,院士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将作为集团公司科研创新的引擎,全力抢占科技创新高地,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研发任务,打造集团公司核心技术与拳头产品,形成引领企业发展的创新动力的目标要求,其意义则在于对企业未来创新发展做出的科学研判,也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当然,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所面临的人才、技术及各类资源要素的瓶颈也现实的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容应对,并逐步解决和完善。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要求我们,谁掌握了前沿技术,并在相应的领域形成高起点、高端、高技术、高规格的专业优势,就能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品质优势,就会为创新发展赢得先机,彰显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新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只有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战略、体制机制、结构优化以及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高品质定位、精细化运作,科学化管理,通过整合企业技术研发资源,打造行业一流的一体化研发平台,培养一批高精尖的创新人才,推广应用核心技术,生产让用户和社会满意的拳头产品,形成引领企业发展的创新动能,提高站位,彰显活力,增强动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进而确保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屹立潮头,行稳致远。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