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的“天敌”,人民的守卫者

铁路评论   2019-09-05 14:17:03  浏览 作者:朱怡琼

中国有一条沙漠铁路曾被国外的专家预言存活不了30年,它就是包兰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其预言的依据非常简单,包兰铁路迎水桥至甘塘坡周围沙丘裸露,植被覆盖率不足5%,干沙层厚达10厘米至15厘米。

为了守护好不容易修来的铁路,无数铁路人为此绞尽脑汁,攻坚克难,初期在这一特殊地段建立一支30人组成的清沙队,只要巡线工说有积沙,他们立马拿上铁锹走,对于他们来说半夜抢险是常事,但很明显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到最后中卫工务段职工无意中的扎字,成功发现了1米见方的麦草方格是效果最好的固沙方法。这都离不开铁路人为防纱固沙所做出来的努力及面对大自然带来的挑战勇往无前的决心。有句话说的好:人定胜天。人的智慧和力量是可以战胜大自然的。

但有了麦田方格的保护,包兰铁路就此不再被沙漠侵袭了吗?并没有,一个一个问题接踵而来。如何保护草植不被蒸汽机的炉渣和轮毂摩擦铁轨的火星威胁?铺设卵石防火带,建设灌溉造林带。如何保护灌溉造林带?用草障植物带抗击流沙等等。铁路人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守卫着包兰铁路,与沙漠作斗争,保护着人民的财产。在这一刻,仿佛可以看到守护着包兰的铁路人身穿战甲如同战士一般,拿起了手中的武器,去顽强对抗敌人,守卫山河。

如今的包兰铁路早已打破国外专家的预言,依旧造福着华夏儿女,在迎水桥至沙坡头区段的铁路北侧,更是依托麦草方格建立起来的花砖垒砌成1.5米高,9.1公里长的高立式档沙墙,可阻挡95%的流沙。而铁路致力于防沙固沙的方式依旧在创新,防沙固沙的地方也在不断扩大,一代一代铁路人亦将不断地延续着,守卫着包兰,为人民服务。(朱怡琼)

  • 以“愚公精神”打造最美风景线
  • 中卫工务段开展工电结合部专项整治
  • 中卫工务段抓实党内品牌建设实现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 始返中卫城 还向干塘镇
  •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助推青工成才 打造精品团队
  • 中卫工务段抓实六项工作确保汛期运输安全
  • 咬定铁道不放松 立根原在石砟中
  • 治沙事业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 中卫工务段对影响列车安全通行的危树进行砍伐
  • 中卫工务段铁路人的三伏天
  •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