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18年,就干好了一件事”
铁路评论 2016-10-10 18:10:00 245浏览 作者:魏志强人物素描:廖海,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电务段萨拉齐车间技术员,18年来实现安全生产4869天,开创了“看、听、敲、调、擦、注”道岔检修“六步法”,先后培养出技术员1名、工长6名、副工长8名。
本报讯( 魏志强)对道岔多看一眼,就能发现哪里“别着劲”;听一听电机转动的声音,就知道“转换是否正常”;再拿手锤敲一敲,他就能判断出问题在哪儿。怀揣一手绝活,冷冰冰的“铁疙瘩”在包头电务段萨拉齐车间技术员廖海的眼中都是“有感情的”。
“其实设备就像任性的‘娃娃’,你把它伺候好了,它就乖巧不闹事儿。”不久前的车间技术交流会上,41岁的廖海与21名青工分享检修心得。18年来,廖海总结出“看、听、敲、调、擦、注”道岔检修“六步法”。
从部队“老班长”到信号“老中医”
1993年,23岁的廖海从部队退伍,进入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电务段萨拉齐车间成为一名信号工。高中毕业就参军的他文化底子薄,5年军旅生涯习惯了部队的长枪短炮,走进工区料库,看着满屋的信号设备零部件,他一头雾水。“就像军械库,却不认识都是什么‘枪’,什么‘炮’”,回忆当时情景廖海说。
于是,他从辨认信号设备及零部件学起,但凡有空就一头扎进料库,吃饭都不见人。笨人有笨办法,背记作用原理、背画电路图、背检修流程、背故障处置方法,什么都背。“先背熟背烂了,再结合实作就好理解的多”,廖海说:“那时候经常白天黑夜连轴转,靠的就是一股韧劲。”一年后,他在全段新职工定职考试中摘得桂冠。
“看、听、敲、调、擦、注”道岔检修“六步法”,是廖海2009年左右开创出来的,后来被全车间命名为“经典检修法”,并在全段推广运用。廖海的同事介绍说,廖工的耳朵很灵敏,听动静就能察觉出道岔好坏。
“干信号这行久了,看道岔就像自己的孩子。”与各种型号道岔打了18年交道,各类故障的原因、现象和处理方法,他密密麻麻记了3本,设备问题在这本“土教材”上都能找到“治疗”方案,青工都称他为“老中医”。
“每次和廖工一个班儿,心里都特别踏实,设备上没他处理不了的问题。”青工张晓博说道。
没当过“状元”,却培养出众多“状元郎”
走进车间学习室,刚从检修现场回来的廖海一头扎到图纸前开始“备课”。2012年以来,车间陆续新到65名大学生,他们缺少现场经验,难以独挡一面。如何把人员优势转化为技术力量优势,成为压在廖海心里的一块儿石头。分管职教工作的他组织车间技术骨干成立“金牌讲师团”,为青工讲解设备电路图,还因地制宜,把车间小院改造成“竞技演练潮,1:1还原现场设备,青工不用上道就可随意拆装设备,分析设备原理、构造。
廖海还创新提出了“现场微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天窗”检修和故障处理时机,他边操作边讲解,“趁热打铁”就地讨论,提高青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作能力。
在这种机制下,车间一大批青工脱颖而出成为技术骨干,其中技术员1名、工长6名、副工长8名。有全段最年轻的90后自治区劳动模范,有多名全段、全局技能比武的“状元郎”,有刚工作4年就已带出多名徒弟的“小师傅”……
“干信号工作就得不停学习、积累,再传授新人。传帮带是电务人必须走得路。”廖海说。
“你不在,这客咋请?”
“老廖,我算了下,今年中秋正好赶上你休班。你看这样行不行,周六把亲戚们都叫过来,在咱家吃个饭,聚一聚1
“行啊,好久没请客了,该张罗一下了1听到妻子有这想法,廖海高兴地满口赞同。
廖海是车间里唯一一个本地人,家住得近,只要单位有什么事,廖海无论休息与否,都第一时间赶到,几乎24小时“待命”。工作18年,他将全部心思扑在工作上,陪家人好好吃顿饭的日子数屈指可数。廖海风趣地说:“我这肚子都是单位食堂喂饱的。”
今年凑巧,廖海赶上中秋休班,晚上一家人像过年一样张罗着,十几个亲戚朋友也早早进了家门,美味佳肴摆了满满一桌。
宾朋落座,一家之主却迟迟不入席。
“我去趟单位,你们先吃,别等我。”廖海匆匆从屋里出来,边穿衣服边和妻子说。
“啥?这一桌饭一家子人,咋说走就走呢?”妻子话音未落,廖海已经冲到了门口,“车间给我打电话,萨拉齐东站有组岔子转不过来了,我得赶紧去看看1
“工作上的事我不懂,我就知道你走了,我没法给一家人交代1
“家里吃饭是私事儿,我能缺席,单位的事容不得丝毫马虎,我不能缺席1撂下这句话,廖海就出门朝单位奔去。
等到廖海回到家时,已是明月高挂。推开屋门看到还在等自己的妻子,他的心里升起一阵暖意,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知道,在你心里啊,这单位的事才是大事,男人应该以事业为重。”妻子体谅地说道。
“这18年来,亏欠家里挺多的,真要说有啥骄傲的,就是干好了信号工作这一件事儿”,廖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