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铁路三十年的变化
铁路评论 2016-03-28 08:42:57 245浏览 作者:刘森近日从微信上看到了一则微信,是一个摄影师用37年的时间记录了铁路的发展变化,作为一个在铁路边生活了三十余年的人颇有感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二十二型硬座车体,这种车型打开车窗需要往上抬,车窗很笨重,如果打开车窗的时候锁舌没有卡到槽内,车窗就会滑下来砸伤手指;比较明显的好处就是把车窗固定好之后,可以把头、手伸到窗外,看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另外就是可以从窗户里直接爬到车厢里,岁数大的人在春运的时候大都能看到如此场景:一起坐火车的人从车厢门上车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打开容易打开的车窗,让自己的亲友从窗户里爬进车厢,抢占座位。以前有些旅客列车是没有座号的,谁抢到谁坐。曾经有位广铁集团的车站工作人员因为帮助旅客从车窗上车被记者拍了下来,本意是褒扬他的记者没想到这则新闻刊载出来以后,被这个车站的上级单位看到,反倒给这位工作人员招来了祸事:给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处分。因为从车窗上车是违规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铁路职工不能帮助旅客做这种事情。
火车是个小世界,是个公众的交通工具,通过火车上人们各式各样行为的变化也能看出时代的变化。首先是在列车上租放像机给旅客打发旅途漫长的时光,在以前的世界里,能够看到录像片确实是件很时髦的事情,更别提在火车上看录像了。而如今,智能手机跟iPad都已经普及,再没有人去租放像机去看影视剧了。还有就是在火车上看守无线公用电话的,在手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只能通过公用电话和远方的亲友沟通,并且是说一些要紧的事。笔者上大专同学的爱人就是因为能够找到在火车上值守无线公用电话而招来不少艳羡的目光。现在手机不仅普及了,而且资费越来越便宜。这个差事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再有就是通过旅客的用具和身上的着装也能了解到那个时代最流行什么,什么影视剧刚刚风靡过。
在笔者小时候,还是很愿意坐硬座出游的,因为硬座车视野开阔,大家的收入普遍也就是对硬座车能够承受的起,即使是铁路公职人员出公差乘坐几乎一昼夜的火车,很多人也就是坐个硬座。坐在硬座车上,大家可以打牌、下棋、画素描,几乎无所不能,打发时光的方式多种多样。那时候大多数的人精力旺盛,身体也比较好,熬夜坐火车觉得很正常。而到现在,买不到卧铺票,好多人都不会考虑远行。
所以说,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大家在选择出行方式上,也都会选择更为快捷、舒适的出行方式。曾经在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辅导班上,一位来自地方院校的教授说:铁路发展变化了三十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我认为说出这种话是极度不负责任的。首先铁路的硬件设施发展变化很快,普速铁路的双线大量投入运营,火车不需要频繁的会车,运行速度大大提高,人们花在火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三十年前,笔者所在的青藏线从西宁坐到格尔木的时间现在几乎可以到拉萨了。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广深铁路最高时速160公里的准高速,都让我们这些生活在西北高原的人艳羡不已,现在高速铁路已经从兰州延伸到乌鲁木齐,十三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原来几乎得多花一倍的时间。其次是铁路人的服务意识大大提高,现在的铁路职工,普遍存在着危机意识,不敢再像三十年以前那种铁老大的思维定势。谁能说铁路三十年没有变化呢?估计是这位教授普遍乘坐飞机和高速公路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