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寻鲜记
铁路资讯 2021-08-22 08:21:17 0浏览 作者:■郭薇娜 李 苑
农历六月,云南进入了“下一场雨,长一茬菌”的季节,昆明至红果的5652/5651次“慢火车”上,也迎来了一茬又一茬为此美味欢快奔忙的人。
清晨6时,天还未亮,昆明客运段休班列车长周学党换上制服,拖上乘务箱,走出家门,开始当天的特别值乘。与此同时,吴阿姨和她的老友们,从城区不同方向踏上最早一班开往昆明站的公交车。而菜农菊姐还在村后大山的树林间穿梭,背篓里的“宝贝”越来越多。
几个小时候后,他们会在同一趟列车上碰面,为的是同一种“宝贝”——菌子。
在云南,菌菇被“简单粗暴”地分为菌子和人工菌。那些外地人平常吃得津津有味、并细分为平菇、草菇、茶树菇、金针菇的各种“菇”,被云南人统称为“人工菌”。每年6至9月,另一些无法被人工培植的美味随着雨水的到来悄然生长,引得大家翻山越岭去寻找,千里迢迢来品尝,就图这个“鲜”。
首先踏上5652次列车的是“捡菌子”的旅客吴从芳,她和老友们都是退休多年的铁路职工,年轻时就在这条铁路线上奔忙,退休后的聚会,主题总离不开火车。这一天,大家装备整齐,手里挎个竹篮,篮子里放一根竹夹,这是在竹林间、松针下寻找美味的好工具。“竹夹轻便,轻轻一撬手到擒来;竹篮透气,菌子‘排排坐’,都新鲜。”吴从芳解释道。虽然每次出行收获并不多,但这些老友总是喜欢找个“有味道”的由头相约出游。
紧随其后的是“讲菌子”的列车长周学党,别看他乘务箱里装得满满当当,可是对讲机、站车交互系统这些出乘标配一样也没有,反而塞满了雨衣、一次性口罩、小手电等等,像个杂货铺的小管家。原来,周学党是一名高铁动车组列车长,在完成值乘任务的第二天,他经常会利用休班时间来“慢火车”上走走看看帮帮忙。时逢雨季,老乡们经常头上顶个塑料袋就挑着菜筐来坐车了,周学党特意准备了好多件雨衣,为老乡们送上贴心的装备。
7时30分,5652次列车在蒙蒙细雨中驶出昆明站。周学党一边和这群已经碰过很多次面的叔叔阿姨们打着招呼拉着家常,一边把大家的“寻鲜”工具归置整齐。伴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周学党精心备课的“菌菇课堂”开讲了,借着自制的毒蘑菇教具、自编自演的小短剧和朗朗上口的顺口溜,那些采菌食菌的安全知识伴着欢笑声、掌声深深地印在了旅客们心中。
8时43分,列车来到了小新街站,周学党一一把捡菌旅客送下车并细细叮嘱:“5651次列车回来的时候我要检查的,超纲的菌子一律不准回昆1严厉的“周老师”惹得大家频频点头又忍不住哈哈大笑。
“捡菌子”的前脚刚走,“卖菌子”的随后就到。菌农陈兴菊背着竹篓,左右手各提一个竹筐,小跑着冲在人群的最前面。周学党招呼着大家从5车厢上车,这个车厢专门设置了农副产品摆放区,通道比其他车厢宽一倍,方便菌农们在这里分装菌子。
陈兴菊是常年乘坐5652/5651次列车往返于小新街和曲靖间的菜农,家里有10亩地,还有数十棵果树。往常她都是挑着应季的蔬果去售卖,每年只有这个季节,下田种地变成了上山捡菌。
说到菌子为什么是“捡”,不是“找”,也不是“采”,周学党说,这个说法好像已经世世代代印刻在了云南人的语言体系中。菌子一般藏在落叶堆下、灌木丛里,不易被人发现,一个“捡”字,传递出深厚的意味——菌菇并不是轻易就能采到的,突出了大自然的恩赐。这样的馈赠,是碰运气,碰到了便是惊喜。
采菌人清晨上山收获新鲜的菌子,下山立即售卖,当地人称为“朝菌午食”。所以,像陈兴菊一样的菌农,每天清晨4点出发,8点左右下山,基本都能满载而归。青头菌、竹荪、牛肝菌都比较常见,运气好还能捡到干巴菌、鸡枞菌、黑松露等等,价格随之翻了好几倍。菌农每天捡到的菌子,都能卖到两百多元,周末的话能卖个三四百元。
“就是趁着这几个月,能把娃儿的学费给攒够。”说起正在读高中的两个孩子,菊姐满脸幸福,手上却一点也不耽误。她小心翼翼地把菌子从背篓里拿出来,掸掉菌子尾部的泥土,再按照品种一朵一朵地分拣在不同的小篮子里。周学党则为大家准备好水桶和清水,待清洗完毕,沥干水分,再分层装到背篓里。
菌子是菌农们沉甸甸的幸福,大家起早贪黑从不觉得辛苦。“但安全才是让这幸福长长久久的基础1这是周学党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周学党的家乡在昆明市寻甸县功山镇,他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捡菌子卖钱补贴家用,熟知数百种菌子的特征。爷爷奶奶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这让他更知道幸福的来之不易。为了让菌农们的幸福更有保障,他手工制作了毒蘑菇的模型,还买了烘焙材料烤了“红伞散白杆杆”的小饼干,邀请菜农们一起拍摄防野生菌中毒的小视频,让大家在寓教于乐中把野生菌食用安全知识熟记于心。
其实,周学党当班值乘的昆明至大理、丽江、临沧、蒙自、河口等方向的动车,沿途都是盛产野生菌的好地方。特别是这段时间,总有大批的旅客坐着动车去吃菌子。他就利用休班时间制作了防野生菌中毒的宣传单、“看图识菌”小画册等,在车内开办“金花小课堂”,教旅客们认识各种各样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菌类,还编写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提醒大家在享受舌尖美味的同时也时刻警惕风险。
5652次列车途经的福照铺、吴官田、马龙等站,也有众多的菌农和菜农,大家都要前往曲靖站旁的商业街菜市常老乡们一根扁担挑两个菜筐,一筐菜大概有20多公斤。每次停车到站,周学党都会招呼老乡们安全有序上车。“班组职工大部分都是老师傅了,这些体力活我来就行1他先把扁担前的菜筐抬上车,再扶住老乡踩稳车梯,最后托住扁担后头的菜筐。上车后,他再把老乡们的菜筐顺着过道全部码放整齐,留出方便大家进出的通道。天气炎热时,他会拿着喷壶,从头到尾走一圈,为蔬果洒水保鲜。
车厢里,周学党招呼着大家抓紧时间吃饭,又把雨衣、小手电、一次性口罩拿出来分发。上了年纪的菜农们对手机支付不熟悉,他便帮大家把微信收款二维码设置成手机封面;进出站要出示健康码,他便定期给大家更新存储为图片。张大伯说他的手机老提示内存不够,马奶奶说她的手机又不响铃了……大家亲切地叫着“学党又来咯”,周学党瞬间被人群包围起来。
忙完一阵,列车也快到曲靖站了,周学党招呼着大家收拾东西准备下车。住在吴官田的杨婆婆拉住了周学党,从背篓里掏出一小盘杨梅,说这是家里果树的最后一茬儿,一定要带给他尝尝。周学党尝了一颗,酸得眼睛鼻子挤到了一起,还是笑眯眯地说“甜得很”,他乐呵呵地收下了这份礼物。给杨婆婆扶背篓上肩的时候,他悄悄在篮子里塞了10块钱。
10时40分,5652次列车抵达曲靖站,车门一开,菜农菌农们快步奔向出站口,定要在菜市抢占一个好位置。13时52分,5651次列车经停曲靖站,大家篮子空空,笑意盈盈,踏上了回家的路。陈兴菊也一样,空空的背篓里放了只菜市上买的烤鸡,她说“孩子爱吃”。
傍晚时分,5651次列车把“卖菌子”的老乡们送到站,又接上“捡菌子”的旅客回到昆明。“讲菌子”的列车长也要踏上回家的路途,和爷爷奶奶一起尝尝这个季节独有的鲜味。
本文图片由李苑、冯俊摄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