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渝铁路陕西段的“大熊猫”

铁路资讯   2018-11-25 08:52:07  1浏览 作者:

11月初,秋意已浓,清晨7时许,年过半百的李世平背着近20斤重的工具包出发,沿着襄渝线安康东站的股道开始巡线检修。与他形影不离的包里,装着扳手、螺栓、扣件、红旗等。

李世平是安康工务段安康东线路车间站场工区一名巡道工。安康东站是一个编组站,位于襄渝线中段、阳安线东端、西康线南端,因为行车密度大、设备型号复杂、检修任务繁重,目前保留了6名巡道工。他们平均年龄50岁以上,都是经验丰富的生产骨干。

自我国有了自己的铁路,巡道工就和轨道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曾是铁路工务系统“五大工种”中的主力军,肩负着线路、钢轨、桥梁、隧道等设备的巡视检查任务,是保证行车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被形象地称为安全“哨兵”。

1978年襄渝线开通至今,安康工务段的巡道工最多时达到500多人。2008年,随着襄渝二线开通,全线实行全自动闭塞区段,新设备、新手段在科技保安力度比重加大,巡道工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李世平说:“到现在,全段管内仅有我们6个巡道工了,大家说这个岗位像‘大熊猫’一般稀罕,是‘大熊猫’岗位。”

李世平介绍,安康东站编组场有近500组道岔,每天有上万辆列车在这里分解编组,最繁忙时期平均每10秒钟就有一列车经过。站场工区养护着咽喉区段的设备,每天只有早上、中午2次停轮修时间,每次40分钟。巡道工要同时间赛跑,对驼峰径路的道岔、钢轨、夹板等零配件进行检查、修理。

“这一段线路异型轨、绝缘夹板特别多,得逐个检查,每检查完一段时间,都要用石蜡笔画上一个记号。”李世平说。

李世平仔细检查着,不停地弯腰、查看、拧螺栓、记录,随时处理发现的小病害。螺栓松了,用扳手拧紧;弹条等扣件失效了,就从工具包里取出备用件换上。遇到大的病害,他就记录在本上,通知工区进一步处理。

工区位于编组场中部,巡道工每天巡线,就像在工区门口打转转。可真把每条股道直来直去、逐个来回走完可不是一件轻松事。他们平均每天走15公里以上,一双解放鞋半个月就穿坏了。

“3道列车开车,人员已下道完毕。”李世平巡道时,同行的乔东当防护员。48岁的乔东是个“老线路”。两人一前一后始终保持着安全距离,每隔二三分钟和车站联系一次。

李世平是线路的安全“哨兵”。乔东则是李世平的安全“哨兵”。不到几米距离,他们就要经过一组道岔,来回在站场里穿梭。乔东始终保持着高度警觉,密切关注着线上列车运行情况。他能叫出每组道岔的编号,并向室内人员精准报告巡道工的位置。他笑着说:“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分配到东站工作的人,能半年时间里熟悉设备就很不容易了。”

在编组场里行走,就算李世平和乔东这样的老工务人,仍时时感到紧张。这里的线路纵横交错,密密麻麻像蜘蛛网。解钩编组的车体运行起来静悄悄,置身股道间,常有一种错觉,似乎哪个方向都可能有车,尤其是减速器与车轮摩擦时发出“吱吱”尖叫声,仿佛在耳朵旁叫嚣。道岔转向时,“啪”的一声几毫秒就完成了,像子弹飞。

走了4个多小时后,乔东说:“12点半,驼峰要第二次停轮,咱们抓紧往回走吃饭,再去巡查驼峰。”

巡道工每天在站场里“打转”,要走哪、要干啥精确到分,作业地点像下跳棋一样迂回穿插,周密计划。

编组场旁边有一个小面馆,李世平和乔东刚一落座,两碗油泼面已端上桌。他们几乎每天都是这个节奏,面馆的老板也摸着了他俩的时间点儿。

吃过简单的午饭后,他们又背起工具包,直接奔向东站驼峰。李世平说:“铁路在发展,装备越来越先进,我们段其他工区都没有巡道工了。但是,只要安全有需要,我们6个人会一直坚守到它消失的那一天。”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