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守望

铁路资讯   2018-11-05 07:09:19  2浏览 作者:

“1981年我从事上水工作,到现在已经37年了。几十年前,旅客在车上接水要走三四节车厢;现在,每节车厢都有饮水处,旅客只需走几步就能泡上一杯热茶。原来要坐两天车才能到达的远方,现在乘坐高铁几个小时就能到达,铁路的变化真大啊1还有3年就要退休的哈尔滨站上水工栾福君感慨良多。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栾福君来到双城堡水电段,成为一名清灰上水工。那时,蒸汽机车“喘着粗气”牵引着一节节车厢。夏天,机车燃煤的灰尘伴着蒸腾的热气,和栾福君的汗水融在了一起。给列车上完水,他脸上的汗水都变成了黑色。

1997年,栾福君调到哈尔滨站,仍然干上水工的老本行,不过身旁的列车已经变成了内燃机车。厚厚的灰尘不见了,上水工作也减少了最脏最累的“清灰”步骤。哈尔滨的冬天异常寒冷。上水时,栾福君单膝着地,用力连接好管子与列车上的阀门,全然不顾膝盖被冰冷的地面刺得疼痛。一旦发现管子里的水被冻住,栾福君就要立马更换地上的备用水管。拔水管时,胶管中喷出的水经常会溅到他的身上,瞬间结冰,仿佛给身上罩了层厚厚的盔甲。

到了21世纪,旅客列车的牵引动力变成了电力机车。车上有了发电设备后,旅客在列车上越来越舒适:坐在空调车厢里,就可以舒舒服服看窗外的风景了。而在列车的外面,栾福君跑来跑去,总得让列车喝个够。

如今,高铁列车已成为旅客出行的首眩栾福君啧啧惊叹,自己从事的上水工作竟然变化这么大。在高铁车体外悬挂的水位表,使车厢水位情况一目了然;上水设备增添电取暖功能,冬天再冷,胶管也不会上冻,节省了上水工上完水后把水管中的水倒回水井里的“捣管”步骤。别看只是省却一个步骤,一天下来,可以为上水工节省近一半的体力。

栾福君的父亲就是一名清灰上水工。列车、上水这些词语,在栾福君的童年就烙下了深深的印记。2004年,栾福君的儿子来到铁路客运段工作,成为一名列车员。他跟着列车走南闯北,但最牵动他的是每次列车经过哈尔滨站的时候。很多次,儿子在列车上为旅客服务着,父亲在列车下为列车上着水。偶尔能看见彼此,父子俩会相视一笑。他们守望的是每一趟列车,更是子孙三代共同的铁路梦想……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