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路娘子军
铁路资讯 2017-07-30 11:08:09 0浏览 作者:那时,这条专用线属于她们的维修范围“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在汉魏古都许昌,有一支活跃在铁道线上、几乎由清一色女职工组成的养路队伍。她们从事着与男职工一样的体力劳动,承受着社会上或是惊讶或是敬佩等各样眼神,确保了铁道线的安全畅通,也把自己变成城市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支队伍来自郑州铁路局郑州桥工段许昌专用线工区。
作为这个段唯一一支女职工占多数的养路工区,“养路娘子军”主要负责对铁路专用线进行维修,使线路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作业项目有检查线路、对超限的水平和方向等几何尺寸进行起道、拨道等整修;更换服役到期的钢轨、轨枕;清筛线路及捣固道床等。
许昌专用线工区成立于2001年,承担着3条铁路专用线共5.385公里线路、16组道岔的养护维修任务。这些专用线主要服务于许昌市地方经济建设。工区现有11名职工,其中3名男职工为工、班长,余下的8人中有1名女班长、7名女职工,故有“养路娘子军”的称号。
51岁的仝朝阳是工区工长,也是“娘子军”的老大哥和“党代表”。他原在京广正线工务工区当线路班长,1992年到另一个专用线工区当工长,2006年调到目前的工区。25年的工长经验,是老仝带好这支队伍的保障。两名男班长程德军、牛晗生干重活时冲在前面,接受采访时直往后躲,甘当“娘子军”中的“绿叶”。
43岁的张国华是“娘子军”中的第3位班长,也是唯一的女班长。她业务好,爱好文娱活动,性格开朗。7月9日,“娘子军”对贺庄油库线2号木枕道岔进行整修。张国华打道钉时“稳、准、狠”、锤花小,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令人敬佩。近一个月,“娘子军”维修道岔两组,更换枕木18根,整修线路及外观300米,圆满完成了生产任务。
这些女职工年龄在41至48岁之间,是2001年铁路道口普遍改为立交桥后,由道口工转岗为线路工的。转岗后这十多年,她们随着年龄增长,先后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为了工作,常常难以兼顾和平衡。今年孩子高考期间,周春华正好在洛阳参加安全防护员培训班。高考无疑是孩子人生中的大事,但她作为母亲,却不能陪在孩子身边,只好不停地通过电话和微信了解孩子的情况。这位平时作风泼辣、大大咧咧的“女汉子”,此时却是寝食难安,备受煎熬。
再有两年就退休的老大姐吴运红和小她4岁的樊丽君,讲述了一次抢险的经历。2009年夏天连日大雨。一天早晨工区接到通知,大树被狂风刮倒,压在临颍县粮库专用线上(那时,这条专用线属于她们的维修范围)。“娘子军”顶风冒雨,用40分钟赶至临颍。只见几十棵碗口粗的树倒在线路上,线路两侧的积水有齐腰深,现场一片狼藉。职工们拿斧子砍,用锯子锯,争分夺秒抢工时。这期间职工有的腿被树枝扎伤了,有的手上磨出了血,有的衣服被树杈挂烂了,但无人抱怨。从上午8时开始,大家激战了两个多小时,将倒树锯断,逐一挪出限界,抢通了线路……
“娘子军”里还有4名职工,分别是不爱言语的罗亚非、文绉绉的陈丽娜、胖乎乎的桓淑敏和长着娃娃脸的吉贝,她们同样吃苦能干,不让须眉。
7月10日15时许,冒着高温,“娘子军”在贺庄油库线2号道岔进行更换木枕作业。运来新枕,扒开道床,起出道钉,抽出旧枕;穿进新枕,回填道砟,打上道钉,捣固道床,回检轨距、水平等几何尺寸。头上是烈日,脚下是热气熏人的钢轨,但“娘子军”干起活来有板有眼,一丝不苟。衣服早已汗湿,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头上渗出,顺着脸颊向下滚落,真是又热又累。她们实在扛不住了,就站在线路旁的树荫下喘口气,向嘴里丢几粒仁丹,喝1瓶藿香正气水。张国华这几天正闹牙痛,也没时间去医院看病,只好不停地往腮帮上涂风油精。经过两个小时的苦战,“娘子军”终于将两根报废的木枕换掉,将两根新木枕穿好。经过检查,道岔轨距、水平等几何尺寸符合要求,任务得以按计划圆满完成。
这就是“养路娘子军”的风采。作为女性,她们受了不少委屈,但大都不愿多谈自己,依然笑对人生。她们在都市不为人所知的角落里,用自己的纤弱双肩和坚强品质,守护着铁道线的安全畅通,服务着城市的经济发展。为了追求自己的事业,她们出力流汗,无悔无怨。
她们,就是铁道线旁朴实无华的小草。
她们,就是线路旁傲然绽放的无名花。
本文图片由王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