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幸福村”的铁路干部

铁路资讯   2016-12-04 09:04:25  2浏览 作者:

■本报 任卫云 本报 贺宇德

冬日的内蒙古草原,寒风阵阵,首场降雪过后,茫茫草原披上了银装。日前,笔者沿平整的柏油公路,随呼和浩特铁路局扶贫工作队来到地处葛根塔拉草原深处的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库伦图镇富贵村。这里一排排整齐的房屋窗明几净,村委会的多功能设备其全,村民文化广场上,健身器材、休闲设备应有尽有,广场中央的大理石上雕刻着几个分外醒目的大字——人民铁路为人民。

“村民住上了新房,人畜喝上了安全水,就连以前靠天吃饭的旱地也变成了水浇地。”外出打工多年的村民张强看到家乡的变化,去年也回来搞起了葵花种植,“这些大变化,都得感谢铁路兄弟的无私帮助。”

贫困村变化的背后,是呼和浩特局对症下药的扶贫工作。从2014年4月起,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扶贫攻坚工程“三到村三到户”的部署,呼和浩特局担负起了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富贵村125户301名村民以及兴和县鄂尔栋镇二号村38户96名村民的扶贫工作。从此,“铁路干部”就成了草原农牧民心中的亲人。

富贵村的“克忠井”

地处草原风口地带的富贵村,十年九旱,少雨多风,是典型的靠天吃饭的穷地方,全村90%以上是土坯房。对于2014年第一次走进这里的呼和浩特局扶贫工作队队员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帮助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

扶贫工作队首任队长李克忠,带着扶贫工作队员刚“上任”,就一头扎进富贵村,与村民同吃、同注同劳动。扶贫工作队积极发动村干部、党员,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扶贫工作中。

挨家挨户走访调研,找水源图,了解当地地质结构,找打井施工队伍……一个半月后,村里打出了第一眼深水井,富贵村所辖5个自然村540人的饮水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出水当天,村里男女老少拎着水桶、端着水盆,欢天喜地等在井边,抢着要尝一口深井水。在村里生活了50多年的村长秦二白说:“没想到喝了这么多年地表水,今天竟喝上了这么甘甜的井水。”

喝上甜水的村民们自然很高兴,可是李克忠深知:“要想从根上解决富贵村的贫困面貌,光打一两口水井可不行。”

接下来的日子,李克忠带着队员走遍了方圆70公里的富贵村,一个自然村一个自然村地排查了解,晚上回到村委会研究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第二天接着走村串户征求村民意见。由于长时间过度劳累,李克忠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不幸去世。为纪念这位可亲可敬的铁路扶贫干部,村民把李克忠亲自带队伍打出来的深水井,命名为“克忠井”。

李克忠去世后,现年57岁的雷继宁接过他的扶贫担子,担起了扶贫工作队队长一职,带领扶贫工作队员继续住在村里,按照李克忠生前定下的扶贫规划,接着干。四子王旗富贵村和兴和县二号村两个相距160多公里的贫困村,是扶贫工作队员们往返奔波的两个地点。

去年春节前,扶贫工作队代表铁路局,筹措资金2万元,购置面粉2825公斤、食用油565公斤,在农历腊月二十七冒着严寒,踏着积雪,把铁路组织的温暖送到了富贵村113户贫困村民家中。

今年7月份,正是煤炭价格最低时期,扶贫工作队经多方协调,为二号村购买了“暖心煤”,接着挨家挨户将“暖心煤”送到45户贫困村民家中,为村民今年过冬提前储备冬煤。

两年多来,在呼和浩特局的帮扶下,贫困村危房改造中新建房屋83户。盘腿坐在窗明几净的新房炕头上,冬日的暖阳照进屋里,村民王雪梅老人心里乐开了花:“早想在家里挂面亮堂堂的大镜子,可以前住土坯房,没法儿挂。现在终于在大砖房里挂上了1

“帮脱贫”,更要“帮智慧”

刚进扶贫村时,为准确摸清村里基本情况,拿出扶贫计划,雷继宁每天都等到村民晚上从地里劳作回来,再带着队员进户调查,对村民常住人口、外出打工人员及家里的养殖和种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每一个村是什么情况?每一户人家有多少亩地,养了多少羊?扶贫队里的每个人都如数家珍。

扶贫工作队在深入了解富贵村村民养殖业时发现:由于羊圈破烂不堪,冬季难以御寒,小羊羔冻死率高达10%,加上近年羊肉价格下滑,部分村民干脆放弃了养羊,只有几户养羊大户还坚持着,但也收不抵支。

扶贫工作队把调查结果上报给了扶贫工作的主管部门——呼和浩特局机关党委,从此,一个更完善的扶贫计划确定:“路局的扶贫目标,就是要把扶贫款用在‘刀刃’上,‘不仅输血、更要造血’,既要让村民脱贫,还要想办法让他们致富。”

由此,“‘帮脱贫’,更要‘帮智慧’”的帮扶计划启动。扶贫工作队主动联系内蒙古畜牧局和当地畜牧公司,根据羊的价格波动,决定从羊的优良品种上下功夫,改变过去的养殖结构。

雷继宁介绍:“村民过去的养羊饲料都从外面进,成本高。针对这一问题,路局为富贵村建起饲料综合加工厂,从根本上解决了养羊户的成本问题。”

扶贫工作队副队长王江以前在铁路养殖场当过负责人,他发挥养殖专业特长,为养殖户讲解养羊注意事项和饲料配方、羊病预防知识。

见到采访,村民郭东升激动地说:“是‘铁路干部’救了我,为我搭建羊舍,改良羊种,送来养羊技术。今年就见成效了,羊羔产量大,成活率也提高了。这些优良种羊羔,我可以按比例分给其他困难养殖户,也帮他们渡过难关。”

与此同时,路局还为二号村建成占地约10亩的村集体经济果园,购买了苹果树苗、杏树苗、李子树苗600余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队请来种植专家,对村民进行果树栽植成活、修剪指导。

二号村70多岁的老人李志英,掰着手指头,幸福地算了一笔“增收账”:“铁路为我们二号村打了5眼170余米深的灌溉井,近千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以前的旱地每年每亩80元钱都没人租,旱地改水地后,每年每亩500元,菜农都抢着租。仅这一项,村民每户每年增收近5000元,同时我们自己还能在菜地打工挣钱。”

“扶思想”与“送文化”

“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工作中“扶党建、扶思想”的总体部署,扶贫工作伊始,呼和浩特局党委就把农村党支部建设,作为了工作的重中之重。

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干部担起了驻村党支部第一支部书记的重担,摸清村里的党员基本情况,对村里的党员能调动的就积极调动,需要帮扶的就主动帮扶,组织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针对两个扶贫村都没有党员学习活动室的实际,呼和浩特局党委在新建村委会办公室时,专设了“党员活动室”与“草原书屋”合为一体的党支部学习活动场所,抓党建、带队伍、做表率。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路局针对“精准帮扶”四个字反复琢磨,细化每一个项目,开始思考“日子好过了,就要有像样的文化活动场所”。 呼和浩特局为富贵村、二号村分别新建了村民文化广场和两个百米文化长廊,并配齐了健身器材;建成了两个标准化卫生室,组织路局疾控中心20名医务工作者为二号村的村民健康体检,并向参加体检的贫困村民每人赠送了常用药物。

“住上新房,村委会有了医务室、图书室……还建起了文化广常”富贵村村民杨玉萍,一说起这些就抿着嘴乐,“往年元宵节,都是约着亲戚到城里看热闹。去年元宵节,铁路文化艺术团专门来我们村慰问演出,我还在里面‘客串’了一下伴舞,村里头一次这么热闹。”

在二号村村委会,扶贫工作队专门为民间剪纸艺人张焕平建了一间剪纸工作室。雷继宁说:“我们还准备帮他开个网店,让这些民间艺术被更多人了解、收藏。”

为了让村民感受家的味道,扶贫工作队于去年中秋节和今年元宵节,邀请铁路摄影家来富贵村、二号村,挨家挨户为村民照了全家福,并配置了精美相框,送到村民家中。

如今,富贵村村民还自发建了一个“新村新貌”摄影展览室,将扶贫建设前后对比的照片展示出来。富贵村村主任吴圣说:“村民想通过这种方式感谢‘铁路干部’的辛勤付出,也想告诉人们,‘富贵村’现在是真正的‘幸福村’。”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任卫云摄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