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珠峰下续写天路传奇——中铁二十一局四公司格拉铁路建设纪实
铁路建设 2017-04-22 22:07:10 227浏览 作者:杨亚妮 何治国巍巍昆仑,雪域之巅,放牧着莽莽群山,皑皑雪峰,洗涤着尘世的喧嚣,雄踞在世界的第三极——青藏高原,俯瞰世间变迁,神秘而高远,让无数人为之向往,但高原常年低温、缺氧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却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雪域高原的雄鹰,却勇敢地飞越了唐古拉,他们不是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却终日驰骋于广袤的荒原,他们怀揣着奉献青春、筑梦雪域之颠的理想义无反顾地来到这片神圣的土地,胸怀“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信念,为高原铁路建设奉献青春,他们就是来自中铁二十一局四公司格拉扩能改造项目的建设者。他们中有很多人曾经参与过青藏铁路的建设,是青藏线上可歌可泣的筑路尖兵,是荒漠戈壁敢打敢拼的开路先锋。当格拉铁路工程开工的号角吹响时,他们再次毫不犹豫地背起行囊,踏上这片圣土,挥洒青春与汗水,在昆仑山下续写天路传奇,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四百多个日日夜夜、一百多名建设者,在暮鼓晨钟中,战严寒,斗酷暑,历经风霜,在美丽的雪域高原,泼墨写意,抒发豪情,用青春、汗水和忠诚铸就一座不朽的丰碑,玉珠峰上永不消融的积雪见证着勤劳勇敢的中铁二十一局四公司建设者所付出的一切。
深山自古少人烟,铁军筑梦白云间
2016年4月,公司中标格拉铁路项目,公司领导第一时间选派精兵强将,迅速跑步进场组织前期工程建设。这是四公司再次踏上修建高原铁路的征程,作为指挥长的赵平华,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不能有半点的闪失。
由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四公司负责承建的格拉扩能改造工程起于青藏铁路南山口车站,至唐古拉北站,长度约587.52公里。主要工程数量:房屋分布16座车站,框架结构为主,建筑面积16542平方米。站场新建车站6座、改造车站6座。施工环境恶劣,施工难度极大。施工一开始,项目部就显示出了顽强的战斗力,迅速以跑步进尝快速建点、不等不靠、严格标准的良好作风让业主和上级单位刮目相看。面对困难和压力,四公司格拉项目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认真分析各种情况,理清每个人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以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工程部长、物资部长、财务部长等人员组成的项目前期策划组,对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具体内容,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管理的各方面工作都进行了详细认真的策划,对各项工作有利有弊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制定了持续改进的措施,重点突出了成本管理、劳务队伍选定、施工组织安排、物资材料采购等项目管理的核心点,对合同、图纸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核对准确工程数量,掌握工程的重点难点,弄清项目的潜亏潜盈部分,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施工组织和减亏增盈的具体方案,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项目部在策划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策划的施工方案,认真抓好实施,做到每一项工作必须从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个方面落实到位,使各项工作责任到人、任务明确、不走弯路。项目的前期策划第一项工作就是驻地建设和内业资料的管理工作,由于策划具体详细,项目部只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就顺利通过了验收,取得了开门红。业主赞扬二十一局不愧是国家大型企业,起点要求高,项目部企业文化宣传搞的非常好,你看看人家,那才叫正规军啊!并要求在全线推广。项目前期认真细致的策划工作,为项目部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众人团结一条心,共同弹奏和谐音
项目要搞好,关键在领导。指挥长赵平华是干过好多大项目的行家里手,在技术和项目负责人工作岗位上摸爬滚打了10多年,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在项目全面管理工作当中,他善于与项目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沟通,注重发扬民主;对于领导班子和部门负责人以及同志们提出的不同意见和建议,只要合理,就会及时采纳。无论是征地拆迁工作,还是技术和生产管理工作上有难以解决的问题,他说:只要三个小时落实不了的工作,就给我打电话,我会第一时间出现在问题现场协助你们解决问题。
项目党工委书记祁克义,是一位资深老书记,在施工中与地方政府和老百姓打交道,办法多、方法活、脑子灵。工程一开始,他就不等不靠,积极主动跑政府、找单位、走村社,对于有些难说话的村民,他亲自上门挨家挨户做工作,采取给老百姓一些经济补偿、帮助老百姓做一些事情等有效措施,经常是忙到深更半夜才归。他还不失时机地深入到施工现尝隧道、食堂、宿舍了解职工的思想状况,及时和干部职工进行沟通。深得职工一致好评。
项目总工程师李先锋在基层项目干了十多年技术工作,思想作风过硬,工作作风经得起考验,对项目的施工技术、组织生产、现场管理底数清、责任心强,不但技术上勇于探索实践,在成本控制上,也有自己心底的一把“明算盘”。
办公室主任何治国在同事眼里,他是记性最好的一个,他能记住几点几分去车站接人,能记住项目部的每个标段的里程和上报的所有材料;而在妻子眼里,他却是记性最不好的人,他记不住孩子的生日,记不住所有的节日……为了做好项目的后勤保障管理工作,在前期准备工作中,他在办公设营、员工文化生活上做足文章。设置了集中办公场所,每人一部电脑,接入光纤,全部达到网络快捷办公的条件;为员工购置了电视和卫星接收设备、订阅报刊杂志;制定食堂管理制度和条例,规定每日三餐的伙食标准;创办工地文化宣传栏、阅报栏等。一件件与员工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让大家深切地感受了一种关爱、一种温暖,“立足本职、敬业守信、无私奉献”的工作理念渐入人心,凝心聚力打造环保型项目的团队精神日渐形成。
上图为项目部党员手写“两学一做”学习心得体会
古人说:“孤则易折,众则难摧”。在快节奏的施工生活中,项目部领导班子形成高度统一的共识:领导班子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是决定一个工程项目实现良好运转、取得较好效益的关键因素。项目班子在工作中坚持讲大局、讲责任、讲民主,关键时刻领导班子成员发挥带头作用,确定方案、解决问题从不搞“一言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尊重老同志、关心年轻人,领导班子经常主动找年轻的技术人员聊天谈心,开展“青年突击队”活动,促进年轻人员加强学习和技能培训,在项目部年轻人中逐步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敢于碰硬、活泼紧张的良好氛围。领导班子成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项目全体干部职工看在眼里,佩服在心中,项目上下从干部到职工,从员工到劳务队伍员工都以自觉的行动干好本职工作。大家都说:“和这样的领导在一起工作,我们不图挣多少钱,就图心情愉快1。
规范制度来指导 成本管理显成效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项目领导班子说的最多的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工程项目管理标准》以及上级各种规范要求,项目从一开始就规范管理,项目的成本、安全、质量始终受控,与他们严格标准和制度管理项目是密不可分的。
指挥长赵平华说:标准和制度是我们管理项目的一盏指路明灯,虽然也有和实际项目管理工作脱节的地方,但只要用标准和制度指导项目管理工作,就一定能够管理好项目。
队伍扎营后,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之余,项目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制度的学习与贯彻落实工作。项目部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都始终坚持组织学习标准和制度,让项目部每一个人都清楚标准和制度的具体要求,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地认真抓好项目管理工作。
格拉项目始终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成绩显著。他们的主要经验是:执行力和兑现力好,领导不说大话,更不开空头支票,及时兑现承包合同;在成本管理办法上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工程实际,不搞花架子,认真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成本管理有的放矢,目标成本测算方式与现场的施工组织形式紧密结合,设定的成本目标与施工管理的分工一致,真正落实到具体实施人和控制人身上;不以包代管,更不包而不管、放任自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项目始终对工程成本做到有效监控,发现问题及进纠正,补“牢”于亡“羊”之前。
在具体操作上,他们建立成本责任区,按照“谁施工,谁受控,谁负责”的原则,使成本目标得到逐级分解和传递。同时,他们将成本管理与职工收入紧密挂钩,加强职工成本意识教育,让每一名参建职工明白:扔掉一颗钉子、丢弃一寸木材、浪费一锹水泥,都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项目上下形成了一种从从关心工程成本、大家对工程成本负责的良好氛围。严格财务制度,加强成本控制,降低消耗成本,严把出口关。
在施工现场,找不到一颗钉子、一段铁丝、一寸木材,看不到任何乱丢弃的材料。工完料净,在这里不再是写在纸上的规定和喊在嘴边的口号,而成了项目部职工们实实在在的行动。
在安全质量管理方面,项目部把安全质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严加管理,全线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在施工队伍管理上首先把好入口关,选用业绩、信誉、能力水平都很优秀的队伍,坚持好先签合同后进场的原则,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加强监控,搞好服务,确保实现双赢。项目还在物资设备管理、调价索赔二次经营管理等几个关键环节上,严格把关,强化管理,堵死各种漏洞。
项目部还注重切实把标准与制度同项目施工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项目的施工工期、安全、质量等各项管理工作始终受控,施工进度为全线最快。
情系雪山写春秋 汗洒戈壁铸巨龙
在茫茫戈壁荒滩中你时常可以看见这样一群英雄的筑路铁汉,他们冒风沙、抗严寒、战天斗地与大自然比拼;戈壁滩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正在用辛勤的汗水、聪明的智慧建设格拉铁路,演绎着一曲戈壁滩上的奉献歌。
“重管理严细节”、“干脆利落”、“对事不对人”是指挥长赵平华的一贯作风。他每日早早来到会议室听取施工进度通报,每周汇总查排查施工安全隐患,每月点对点分析总结,实时把控工程建设情况,全方位掌握“航向”。对管理纰漏,他从不马虎了事;对施工违章,他决不“心慈手软”。
高原的天气就像川剧,说变脸就变脸,尤其冬季施工时寒冷异常,白天温度在零度以下,夜间更是降到零下20多度。在施工中遇到任何难题,赵平华便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讨解决方案。他鼓励大家: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不能被这点小事给唬住,管理人员首先要冲锋在前,敢想敢干。数不清的通宵,他带领着大家查资料定方案,走现场,查隐患。针对安全管理点多面广,战线长,难度大的情况,赵平华合理安排,确保每天每一个施工地点安排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和巡视,一旦发现违规违章行为,“当场制止、当面教育、当即处罚”。
然而面对家人,这位在工作中“铁面无私”的硬汉却时常偷偷抹泪,他已经想不起来多久没回家看看老人,多久没有给孩子打个电话了,每次离开时身后是妻子幽怨的眼神和孩子懵懂无知的啼哭……每每回想起这些场景,他都无限唏嘘。父母年迈,无法照料,孩子上学他还不知道孩子的教室门朝哪开。多年的分离使得孩子与他显得疏离,他的心底满是愧疚,那些亏欠了的亲情,该用什么弥补,父母渐行渐远的身影、孩子漠然望向他的目光,每每让他在午夜梦回的那一刹那感到无尽的凄凉。在形影相吊的荒漠,在思念如草般疯长的高原,在雪山洗礼过的这篇圣土,他的胸膛里灼烧着的、刺痛着的,是对于这些年月里亏欠亲人的无尽哀伤和愧疚,然而,除了坚持却无任何退路!
王佰春是一名“三上”青藏线的老战士,这一呆就是十年,十年时间,他换了三次血,他身体三分之一的血液被抽出来稀释后又注射到身体里面,整个人瘦了20多斤,嘴唇发紫,面色发青,别人都劝他下山吧,他说:“这里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我是老同志,我走了,给年轻人怎么做榜样?”“你一年能回去几次?”“一次,上来知道回不去,也就没打算回去……”“想家吗?”“习惯了……”在这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习惯了,艰苦的环境让他们没有退路,只有咬牙坚持再坚持!
高原上的一抹绿
初到格尔木,周军营立刻被强烈的气候反差来了个“下马威”。高海拔的低氧、干燥、强紫外线等环境使高原反应在他身上反应得格外明显。初来的日子里,他的鼻腔随时都是火辣辣的,早上起床后常常鼻腔出血。因缺氧造成的心慌气短让睡眠都变得不再轻松,他常常整夜不能入睡,而缺氧导致的消化不良让徐欣东的胃病加重,短短两个月他就瘦了好多斤。面对身体的种种不适,周军营没有向同事家人抱怨,也没有向组织诉苦,更没有丝毫退缩。他说:“我到这里来,就是要把苦与累当作一种考验,只有吃得下苦,经得起考验,才会对自己有个交代,才不辜负企业领导的信任1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头晕时就吃两片高原安,口干时就抹点唇膏,空气干燥就往地上洒点水,鼻子流血了就用凉水洗洗。他一心扑向工作,在短时间内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上图为工人专心致志的作业
“一毕业我就来到格拉做这份工作,转眼一年了,现在已经离不开了。”来自甘肃的“90后”技术员蒋立旭自2016年格拉项目开工起就在此从事技术工作。“等通车以后,我就带着家人走走,那时一定很有成就感1他眼神中透出了兴奋。
物资部副部长董建军说:“趁年轻就要出来闯一闯,多学学本领知识。这边工作的确很辛苦,但是我年轻不怕吃苦。”现在的董建军已经是格拉团队里能够独挡一面的一员了。刚到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董建军虽然有些不适应,却被“前辈们”深深打动。“同事们有很多比我年长而且工作量更大更辛苦的,但他们依旧非常认真没有怨言,我还有什么理由退缩呢?”
高寒缺氧常使工程部长沈天文感到身体不适。“这里点多线长,我们6个技术员要分管200多公里的线路,一路走下来简直要人命,这里氧气含量更低,风沙又大,戴上口罩更觉得呼吸困难。”沈天文说:“而且这里含水量很大,经常渗出冰冷刺骨的水,我们即使穿着很厚的衣服也常被冻得手脚僵硬。”
格拉项目工期紧张,大家早已没有了节假日的概念,虽然心中不免有些伤感,但只要一想到能早日通车,让更多人享受更便捷的交通,大家的心情便格外开朗起来。
“家里人很支持我的工作,但我还是不让他们来看望我,怕他们看到环境太艰苦会担心。”当谈到未来,总工周军营说,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虽然确实特别辛苦,但兄弟们很团结,大家就像亲人一样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才挺过了一个个困难!
尾声
一个个挥汗酣战的日夜,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场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那一幕记忆犹新、那一幕惊心动魄,那一幕令人心痛,那一幕令人触景生情,久久难忘。
那一天,在不起眼的的山谷与沟壑里,一支队伍安营扎寨,问路山川。
那一月,在玉珠峰下施工现场,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打响了一场攻坚战。
那一年,一支铁军以非凡的气势挥洒着改天换地的豪情,续写着天路的传奇。
远方两根高高的幡杆撑起布成锥形的五彩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一座白塔静静伫立在经幡之间,似在把祈福洒遍这片神圣静谧的土地,蓝天白云下的广袤草原上弥漫着格桑花香,远方的人们乘坐着“天梯”实现了“登天”的愿望,如火如荼的格拉铁路,在中铁二十一局集团铁路建设者手中延伸、定格,他们正在用青春热血续写着修建高原铁路的辉煌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