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钢轨“复诊”——成都工务段加密探伤作业侧记
铁路一线 2016-01-23 00:16:57 0浏览 作者:本报记者 荣倖
1月20日,大寒。瑟瑟的寒风褪去了前几日的“含蓄”,在宝成线上“跃跃欲试”。
“弯道处加强瞭望,注意来车;‘鱼鳞’区段加大水量,降低推行速度;一切疑似伤损必须认真核对,保证探伤准确无误!”9时许,成都工务段新都探伤工区工长郭华林向职工提示当天的作业要点。他们将按照段上下达的重点区段加密探伤计划,对宝成线新都至天回镇段进行本月第二次探伤作业。用郭华林的话说,就是对这段钢轨进行“复诊”。
“针对某一探伤点,我们通常安排一月一次常规检查,但在钢轨损伤频发的冬季和春运大战前夕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安排了大范围的探伤加密作业,今天就是其中的一次。都说我们探伤工是‘钢轨大夫’,今天要做的就是对钢轨进行‘复诊’。”郭华林说。
按照该段探伤作业方案,从去年底至今年3月,该段将在成渝线、成昆线、宝成线等多条线路的20余个重点区段每月增加1至2次额外作业。“工作量肯定是增加了,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在冬季防断和春运关键时期,我们不能掉链子。”郭华林说。
迎着刺骨的寒风,8名“钢轨大夫”踏上轨道开始作业,郭华林手里还攥着一张近期加密探伤区段的详细作业方案。在作业方案“备注”一栏,他用红笔在重点注意事项上“狠狠地”画了几个圈。“这些都是根据前几个月探伤数据分析总结出来的事故多发点,能够很好地指导我们在不同区段的探伤作业。今天的检查重点就是‘鱼鳞伤’。”看着记者疑惑的眼神,郭林华解释,“‘鱼鳞伤’是我们对一种钢轨伤损的俗称,常产生于曲线、坡道地段,是由轮轨接触形成的外观类似鱼鳞的钢轨裂纹,它的特点是发展势头猛,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为确保不漏掉每一处细小的损伤,大家放缓脚步,紧盯探伤仪屏幕,一有波纹线出现就果断停下,仔细查看钢轨表面是否损伤。按照规定,探伤工行进时速一般不超过3公里,按一趟路程10公里算,他们要在寒风中缓行三四个小时。“有时实在太冷,恨不得推着探伤仪飞奔一段。”职工们打趣地说。话虽如此,但大家真干起活来却始终一丝不苟,寒冷、疲 惫都被抛在了脑后。
“嘀——嘀——”前行约1公里,探伤仪发出警报提示。负责执机的班长帅超立即停下脚步,轻轻回推探伤仪,发现显示屏波纹异常。帅超和队友蹲下一看,钢轨表面出现形似“鱼鳞”的印记。“这是之前已发现的‘鱼鳞伤’,目前看来有所发展,好在仍属轻伤,做好标记,继续观察。”帅超转头对负责做标记的工友说。
在近10公里的任务里程中,像这样的提示音随时可能响起,每响一次大家都要停下来仔细观察校正,然后做上相应的标记。三四个小时下来,大家都累得腰酸背痛。
“不只是新都工区,春运前夕,全段13个探伤工区都在执行额外探伤任务,全力保证钢轨‘无恙过冬’。”该段探伤车间主任赵世伟说。
入冬以来,该段成立了“防断”领导小组,加强探伤技术管理,并在去年11月前组织全体成员再次学习探伤工作管理办法。在探伤作业中,班组长督促作业人员严格作业标准,不论钢轨伤损大小,一律按照接头“站、听、看波”、可疑处所“一看、二敲、三照、四卸”的标准执行。在做好现场探伤工作的前提下,进一步严格回放制度,对疑似伤损必须当天再确认。从去年11月执行加密方案至今,该段共发现并更换重伤钢轨82根,发现重伤焊缝2个、重伤岔心41组。
“春运期间,我们将继续保持探伤作业的严标准和高水准,按照全局防断工作会议要求,以大智大勇、心细如发的工作态度,将各项防断措施落实到位,延续我们两年来无责任漏检的优良成绩,坚决保证春运行车安全。”赵世伟说。
图为新都探伤工区的“钢轨大夫”正在进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