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7640米超长隧道的夜行人
铁路一线 2021-03-09 08:09:49 0浏览 作者:■本报 尹晨曦 本报 王 丽 曹哲爽
2月23日23时50分,尽管已经立春,空旷的铁道线上依然寒气逼人。伴随着踩在电缆槽道的脚步声和隧道排水沟的流水声,大连电务段的职工们列队走进长达7640米的超长隧道,对通信设备进行检查。
这条位于二十里堡的隧道是丹大快速铁路全线11条隧道中最长的一条,隧道内设有同等长度的漏泄电缆、6处光纤直放站、3个视频设备和31台区间电话等。这些设备是保证行车调度、应急处置和信息传送的重要媒介。隧道封闭性强、空间狭小,是无线通信网络的弱区和盲区,必须保证设备运行状态良好。每到午夜,列车停运之后,大连电务段大连北快速通信车间的职工们就开始进入隧道作业了。
检查视频设备、测量对地绝缘、固定电缆卡子、检查直放站、测试驻波比……职工们手提仪器仪表、肩扛梯子,负重几十公斤在隧道内缓慢前行,不时停下来对通信设备进行对标检查整治。有时为了检查,他们还需要爬上5米多高的梯子。
李振宇、隋伯阳、葛洪扬、王效营等6名职工是隧道通信设备维护的主要力量。他们从2015年底丹大快速铁路开通就来到这里,和这些通信设备朝夕相伴。今年是他们和这条铁路一起走过的第六个春运。
李振宇是大连北快速通信车间的技术专职,也是今天的作业负责人。为确保完成检修任务,他组织职工兵分两路,从隧道两端相对而行。
“每次‘天窗修’是隧道通信设备维护的黄金时间。7640米长的隧道,列车通过只要3分钟,而我们徒步检查却要6个多小时,分两组作业能节约一半时间。”工长隋伯阳介绍。
1000米、2000米、3000米……职工们时而快步前行,时而驻足检查,不断观察对比、记录测量数据,有时还要趴在冰冷的隧道内壁上对着通信设备仔细检查,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设备安全的隐患。
常年和这些通信设备打交道,职工们已经摸透了它们的“脾气”。职工刘宇逍说:“动车组列车在洞内经过时会形成强大的气流和剧烈震动,容易导致固定在隧道内壁上的通信漏缆卡子脱落。如果缆线长距离、长时间悬空,不仅会影响通信信号传输质量,还会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说话间,隋伯阳手脚利落地登上两米多高的梯子,仰头对通信漏缆卡子重新进行固定,然后用冻僵的双手使劲儿拽了拽,直到确认没问题后,才放心地继续前行。
2月24日2时36分,经过近3个小时的巡查整治,两组职工在隧道斜井通道会合。从入洞前的满血状态到出洞时的面露疲态,他们用一个个不眠之夜换来了隧道的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