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肩膀“扛出”旅客平安路

铁路一线   2021-01-15 07:05:03  浏览 作者:铁路乘客

■本报 强 科 本报 金帅群 黄贵彬

1月6日8时20分,六盘山下寒气袭人,气温已下降至零下21摄氏度。在宝中铁路二十里铺至彭阳区间的海家沟隧道内,中卫工务段平凉桥隧车间职工正在进行隧道打冰作业。工长张伟拉开弓箭步,深吸一口气,抡起手中的十字镐,不停地敲打着隧道上挂着的冰块。在十字镐、钢钎子和大锤的轮番攻势下,冰块纷纷落下。

冰块虽然打下来了,但是工作还没完,职工们还得把这些冰块运出隧道。4名职工把这些冰块装进编织袋,每个编织袋重达40公斤左右。他们要将这些冰块背到远离线路的地方。

背冰,对于工长张伟和班组工友来说,已是冬季的一项日常作业。2008年以来,他们已经坚持背冰12年,背运冰块总重达800吨。

六盘山地下水充沛,矿物质丰富,腐蚀性很大,经过多年累积,隧道衬砌存在漏水问题。到了冬天,水结成冰,挂在隧道顶部、附着在隧道墙壁上,对铁路运输安全和隧道的寿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张伟所在班组管辖着宝中线六盘山山脉沿途40座隧道,经常发生冻害的隧道多达16座。为了防止冰柱在列车通过时震落以及冰块在隧道内堆积影响轨道基础,职工们多年来一直坚持进行打冰作业并把打掉的冰块背出隧道,再对重点隧道实施全覆盖排查,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数九寒天,又赶上寒潮来袭,今年隧道内冰更多,这给铁路运输安全带来了考验。我们决定在春运开始前,加班加点把这些冰疙瘩解决掉,让旅客的回家路更畅通。”58岁的职工王伟荣说。

  • 昼与夜的鏖战
  • 落实“四早”原则 压实“四方责任” 坚持常态化疫情防
  • 把“当日焊,当日探”落到实处
  • 中卫工务段 迅速行动 加强施工作业劳动人 身安全风险管
  • 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之重走长征路
  • 克服松懈麻痹思想 扎实有效推进汛期防洪工作 ——专访
  • 无缝线路现场铝热焊接过程中的预热
  • 中卫工务段“冒雨作战”积极应对强降雨
  • 中卫工务段对溜塌处所实施堆码编织袋加固
  • 截水沟阻断“洪水猛兽”
  •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