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苗岭彩虹》

铁路一线   2020-10-11 15:19:53  167浏览 作者:叶志权

我与《苗岭彩虹》结缘,起因是喜欢文字工作。经过长时间的筹办,不仅想出了刊名,还成了这本期刊的首任主编。风风雨雨十余年,结识了许多与我有同样爱好的小站“文人”和山区铁路发展的见证人。

2010年10月,我从基层车间书记岗位调任党委宣传助理,负责凯里工务段对内对外宣传工作。上任伊始,段党委安排我负责文学期刊筹建工作。我认真想了许多刊名,如《凯工文学》、《钢轨人生路》、《苗岭》等等,总是感觉过于直白,内涵不够丰富。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快。

一个夜晚,大约9点钟,我的好友——原《黔东南日报》副刊编辑杨秀军打来电话。我匆匆抵达“阿苏”烧烤店,寒暄过后,我对秀军等好友说:自己接到一个比较头疼的任务,想了好多天,就是不满意,想请大伙儿出出主意、想想办法。

我们边吃烧烤边谈论,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言语之间,充满了激情与自豪,心底有一种来自大地的磅礴力量在涌动。还好,《苗岭彩虹》刊名想出来了。秀军认为:苗岭,代表贵州,也代表凯里,与工务段所处地理环境位置有关;彩虹,代表钢轨、桥梁、隧道,寓意凯里工务段的明天,一定会向彩虹一般绚丽多彩。

第二天早上上班,我将新刊名来龙去脉向时任党委书记作了汇报,他冲我笑了笑:“这样吧,过几天我们组织段上文艺骨干开个座谈会,征求一下意见。”我忙不迭地说:“好的、好的,我再准备准备。”几天后,段党委组织了10多人座谈、反复讨论,《苗岭彩虹》刊名终于确定,我激动不已,开始征稿工作。在征稿启事中,我这样写道:为繁荣凯工文化,培养凯工文艺新人、助力凯工企业文化建设、助推凯工和谐发展,期刊坚持“宣传凯工、沟通情感、与时俱进、追赶发展”的原则,以培养新人、繁荣凯工文化为己任,以新锐写作、人文关怀为特色。

在当时,我只能说是四个字——担当情怀。所谓担当情怀,就是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始于用文学的形式记录职工坚守奉献的心情、对生命中难忘的人与事的追忆,以及对生活的真实感悟等,文字圆熟,情感充沛。当这种担当情怀被激发起来,我想担当就是一种必然,陌生感就会被消融,心意就会诚正,生命才会绽放。

这些年,我都在思考,没有什么梦想可以轻易实现,除了自己辛勤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深入基层,走进一线,通过写身边事,详细记录身边人坚守奉献和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发现人生的价值。有一种力量,正从我的指尖悄悄发酵;有一种关怀,正从我的眼中轻轻流动。在这个时刻,我则不停为自己加油。当我带着各种题材的文字走出《苗岭彩虹》期刊,心情就变得无比的舒畅,因为我呼吸到的是这本书里的清新空气。

为何书写?为谁书写?如何书写?谁来书写?这是我书写的基本问题。我还不停为同样爱好文字的一线职工加油。因为他们的希望就是我的希望;因为他们的期待就是我的期待。我看着他们打开电脑,我看着他们击打键盘,我看着他们托起下巴,我看着他们写下名字。我看着他们天天成长,我看着他们会心微笑……我看着他们,我不停为他们加油,因为他们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他们的感动就是我的感动,他们的进步就是我的进步。

必须说明的是,《苗岭彩虹》成了全段一本饱含深情的读物,它只是把那些一线发生的故事瞬间的所思所想汇聚成册,同时提供一些比较真实、喜闻乐见的故事。

作为曾经的编者之一,我首先要感谢那些一线职工对段刊无私的帮助,尤其感谢他们在工作之余的鼎力支持。如果此书还能给每一个凯工人带来一些阅读乐趣,如果它还有一点现实的、历史的价值,就让我们在回味、铭记这些故事的同时,也稍微留意一下写这些文字的人吧——虽然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并不是什么知名人士,可能也不属于永久铭记的内容。《苗岭彩虹》得以创刊、发展至今,我还要感激、铭记段领导对段刊的审查、把关。 这些文字是多么深情、多么真实、多么灵动、多么细腻,而且全面而系统、理性而诚挚,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工务职工扎根坚守对亲情友情对人生的种种感知、感悟与感动。

我更希望,这本期刊能够成为文学爱好者砥砺前行的动力,借此在钢轨人生之中,继往开来,勇往直前。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