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岁”老专家活跃在文化一线

铁路一线   2019-09-10 07:51:25  浏览 作者:铁路乘客

这是一组鲜活的数据:奔波5万余公里,蹲点式指导50多个铁路单位、120余个车间、近200个班组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工作建议上千条,累计授课600余人次……创造这一数据的是“126岁”的老专家。

这是一组极美的场景:矗立在站前广场上的国门景观,体现民族文化元素的便民座椅,寓意“边路”的站台文化浮雕……身处这样的环境,你会牢牢记住这里——二连口岸站。信步走进包头站小花园“故事林”,“让旅客体验更美好”的服务故事介绍、服务典型宣传映入眼帘;在地处库布齐沙漠边缘的响沙湾站区里,竟然还有果蔬园、文化亭、喷泉池……这些文化景观都是在“126岁”老专家指导下建成的。

被草原铁路干部职工称为“126岁”老专家的是两位年龄数相加为126的退休职工——64岁的赵新历、62岁的王永林。三年前,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三年基础工程启动,已经退休的赵新历和即将退休的王永林被任命为专家指导组成员,俗称“顾问”。人常说“顾问、顾问,顾得上、问一下,顾不上、就不问”。可这两位老专家却是马不停蹄地奔跑,不厌其烦地指导。

2017年,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首次企业文化现场推进会在二连浩特召开。会前,他们用两个月的时间先后深入二连站和二连浩特地区6个车间班组进行指导,向职工一遍遍地传播企业文化知识。

2018年,他们多次深入包西线,对包头地区6个单位和包西线9个车间班组予以指导,共提出423条建议,使文化建设成为企业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提高效益、提升管理的关键一招。

今年,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现场推进会在呼和浩特召开。面对单位数量多、覆盖范围广、全覆盖式指导推动困难等问题,他们提前部署,从3月份就开始深入33个单位,开展多轮次督导,健全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估机制,让企业文化理念融入职工岗位实践。

“为了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两位老专家活到老、学到老,一边埋头书本里学理论,一边在实践中找办法。在他们的帮助下,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已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增收创效、客货服务、铁路建设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企业文化理念落实到职工工作细节中,以文化人的成效越来越显著。

三年俯首耕耘,他们见证了草原铁路企业文化建设“春满园”。呼和浩特站、包头客运段等十几个单位获得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和全路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局集团公司有13个单位成为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会员单位,恒诺房建生活段和呼和浩特工务机械段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

  • 货运增量路上的“民族兄弟情”
  • 一小时“挑战答题”九百道
  • 给K4列车的感谢信
  • 理论学习在微课展示中释放新活力
  • 致敬炎炎夏日中最美的劳动者
  • 从根到叶浇灌“安全树”
  • 展示文明新风 助力美好出行
  • 百年古驿炫新彩
  • 铁路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买短乘长”偷逃铁路票款违法行
  • 因为敬畏规则,所以成就美好
  •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