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见证铁路巨变
铁路一线 2019-06-13 08:14:58 0浏览 作者:“驾驶这列火车的司机是我儿子,现在的复兴号真是舒适、快捷,想当年……”五一期间,开了一辈子蒸汽机车的秦宪山老人乘坐复兴号列车从河南信阳老家到武汉,在列车上与周围的旅客谈起曾经的峥嵘岁月。
秦宪山出生于1937年,1955年初中毕业后考上河南省一所技校,毕业后分配到开封司机养成所,之后又被调整分配到原武昌机务段工作。1960年,23岁的秦宪山成为了一名货运司机。那时候,从武昌到蒲圻区间的132公里路程,秦宪山驾驶的蒸汽机车要开10多个小时。
蒸汽机车的动力来源于煤炭燃烧,司机负责瞭望和驾驶机车,副司机和司炉轮流给机车“喂煤”。一锹煤足足有5公斤重,一趟车下来起码要“喂”10吨煤。那时候一个班下来,秦宪山和同事们经常都累瘫了。
蒸汽机车在行驶过程中一切全靠司机的手比眼看。行车时,司机需要将头伸出车外瞭望前方信号、线路,耳朵仔细听下面的器械、部件有没有异常声音,鼻子还要闻车轴有没有糊味。秦宪山由于驾驶技术过硬,进了先进车班。“只有靠得住的司机才能担当如此重要的任务。”秦宪山回忆起来非常自豪。因为不断追求进步,艰苦奋斗,勤勤恳恳,他连续6年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1968年,秦宪山成了一名蒸汽机车客车司机。
1969年,新中国成立20周年。党中央决定邀请1万名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代表出席国庆20周年观礼。秦宪山作为铁路系统工人标兵,和包括他在内的320名湖北各界人士一起,前往北京观礼,他们被称为“毛主席请来的客人”。观礼当天,湖北代表团被安排在第五观礼台,由于离天安门城楼较远,沸腾的人群里,秦宪山只能隐隐约约看到毛主席的身影。10月11日,秦宪山和代表们一起在人民大会堂接受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72年,35岁的秦宪山“双喜临门”:一是正式成为一名党员,二是儿子秦汉春出生。随着儿子长大,子承父业成为父子俩共同的愿望。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秦汉春在武汉铁二小教了4年书。学校紧邻原武昌机务段,熟悉的火车鸣笛声时常让他回想起小时候父亲带他去火车站的情景,心里总有一个梦想:“接过父亲手里的那把闸,做一名火车司机。”
1995年3月,秦汉春终于如愿以偿,经过层层考核,成为武昌南机务段一名火车司机。最开始上班时,秦汉春和父亲一起跑京广线,但是他驾驶的列车已经改为喝柴油的内燃机车了,时速也提高到了90公里。“内燃机车上面有风扇,还有黑匣子、自动停车装置和自动信号,最主要的是不冒黑烟了1这是秦宪山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随着火车的不断升级换代,火车司机的体力劳动一步步减轻,但是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对火车司机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开火车,就要开先进机型。”秦宪山总是用这句话来勉励儿子秦汉春。父亲的话,敦促着秦汉春在每一次机型升级中都争取成为首批司机。
2004年,铁路第五次大提速,秦汉春从2000多名火车司机中脱颖而出,成为打着领带、穿着制服的首批直达特快列车司机,驾驶着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时速160公里的韶山9型电力机车往返于武汉、北京两地间。
2005年,秦汉春通过考试成为武汉铁路局第一批动车组司机。2009年4月,他开始驾驶着时速25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往返于武汉到上海、北京之间。同年年底,京广高铁武广段全线贯通,秦汉春成为武汉局第一批高铁司机,驾驶着350公里时速的动车组列车在高铁上“贴地飞行”。
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从普速列车到动车、高铁;从时速60公里、120公里、160公里,到250公里、350公里,父子两代人,成为中国铁路巨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