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世界屋脊”展开了一场场较量

铁路一线   2019-03-19 08:26:34  0浏览 作者:套

毒气、岩爆、涌水……46岁的周晓鹏对在米林隧道现场指挥施工时遭遇的种种突发状况记忆犹新,每一次都是惊心动魄,但都安全度过。

作为铁路建设领域的一员“老将”,现为中铁十七局集团拉林铁路项目部二分部副经理的周晓鹏已是“两上高原”,冒着“枪林弹雨”不为别的,只为那份坚守。

在高原铁路上,许许多多像周晓鹏一样的建设者从创造世界最高高原铁路施工纪录——在唐古拉山海拔5072米的无人区施工,到破解世界性难题——全长20.1公里敦格铁路当金山隧道的缺氧及通风问题,再到仿照人体脊柱打造的特殊结构——安全穿越首条跨越南北地震带的成兰铁路,他们40年来不断挑战铁路高原施工。历经30多个项目,中铁十七局集团完成整体换装,步入机械化、智慧化施工时代,拥有多种先进技术,书写了“质量与速度并进”的高原铁路建设精彩篇章。

这是一场高处的较量,铁路建设者在较量中走出一条转型、跨越的高品质之路。

应对高海拔困境

海拔到3000米以上,多数人会出现高原反应。头痛、失眠、呼吸困难等症状接踵而至。“吃饭、喝水、睡觉都是工作,而且十分困难。”“三上高原”的中铁十七局集团拉林铁路项目部二分部设备部长常兰柱深有体会。

“先生存、后生产”,在青藏铁路二期建设中,中铁十七局集团一次性投入500多万元,建立了员工医院,配备了大型制氧站、高压氧舱等医疗设备。“我们的高原医疗队是‘生命守护神’,创造了高原病零死亡纪录,项目部被授予山西十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常兰柱回忆时自豪感油然而生。

今天,常兰柱所在的项目部又搭建起了“爱心出汗房”,他下班后都会去洗个热水澡,“蒸”上一会儿,既放松了身心,又缓解了尿酸高的现象,他有信心在高原再健康工作和生活几十年。

露天环境尚且如此,隧道中又该如何应对?供氧、通风这些世界级难题,再加上数十公里的长隧,其困难更是难以想象。好在他们有成功的经验。

当金山隧道,平均海拔3000米。“我们采用‘反井法’确保隧道施工人员的呼吸,在隧道上方竖立相当于东方明珠塔高度的‘吸管’。”作业队长赵树伟介绍,这样不仅安全系数高,而且实现了良好的通风效果,同时引进专业通风班组,以“巷道式”通风彻底破解了独头通风距离长的难题。项目部“24小时四班倒+配置供氧设备”的“特色套餐”更确保了作业人员安全。

面对高原冻土、高地温、高地应力等困境,铁路建设者积数十年之功矢志不渝,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老铁道兵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高原筑路”壮丽篇章。

挑战高质量施工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高原复杂艰险的地质加速中铁十七局集团整体换装,步入机械化、智慧化施工时代。如今,在他们的隧道掌子面施工现场,“机器侠”们作业的场景如同科幻电影场景。

就拿成昆铁路来说,过去成昆铁路进口端千米范围内就有2500人在施工,如今成昆铁路复线极高风险隧道——三峨山隧道6个作业面最多只需要300人,中铁十七局集团成昆铁路项目部配备了39台(套)隧道建设专业设备,实现了100%机械化。

“三臂凿岩台车既能凿岩钻孔,又能装药爆破,传统的人工钻爆开挖每工班需要25人左右,如今一台设备仅需要3人操作,每工班只需要6人即可。”中铁十七局集团成昆铁路项目部总工程师李豪杰表示,全封闭驾驶室还能减少噪音和粉尘伤害,机械化施工的好处不言而喻。

无独有偶。在敦格铁路,“高原穿山甲”配备了阵容豪华的机械化作业队,成了中国铁路总公司首个全面推广机械化配套施工的单线特长隧道试点工程。研发物料信息化平台、运用监控信息化系统……他们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了低强度、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三低两高”目标。

坚守高标准追求

在拉林铁路施工现场,随处可见忙碌的建设者与悠闲觅食的猪、牛、羊、马共处的画面。中铁十七局集团拉林铁路指挥部项目指挥长王树成说:“保护好西藏的青山绿水,实现工程质量和环境保护双优是我们不变的信念。”

不到1公里的便道,有5处弯道,处处有茂密的树林;7座隧道全部采用零开挖进洞法,保护了300多棵树木。技术员孙伟林回忆第一次去工地被绕晕的场景啼笑皆非却又感叹,他们都是“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环境。

污水处理站,除尘设施,空气、噪音情况检测……3年多的施工没有让环境变坏,甚至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项目部承担了全线唯一的弃砟场恢复植被观摩会,还获得业主颁发的2个绿牌奖励和藏族同胞好评。

穿越40年时光,变的是光阴,不变的是执着与追求。

在察尔汗盐湖厚厚的盐盖下,暗伏着难以计数的溶洞和8种不同的地质结构。他们用挤密砂桩和加密地层的施工办法,创造了“万丈桥梁跨盐湖”的奇迹,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

成兰铁路茂县隧道开工至今已经历大小400余次地震,他们仿照人体脊柱,为隧道量身打造了一套可以铰接的特殊结构,既可适应变形,又能为后期加固提供空间,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

聚焦世界高原施工,铁路建设者一直在探索、创新,以实现高原铁路“飞跃梦”为目标展开一轮又一轮的较量。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