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大钩”是传家宝,不能丢
铁路一线 2018-10-18 09:08:22 0浏览 作者:“一、二、三,甩大钩140年前,任杰清楚记得站在货车前“洗钩”,经过千百次的将钩舌甩上去,“一代钩王”练就了“甩大钩”的绝技。
那时的兰州西车辆段,最辛苦的就是车钩检修,全是力气活,钩引、扁铲、手锤是三宝。“甩大钩”是钩缓班组职工的绝活与骄傲。把一个大铁疙瘩准确无误地甩起来送入两耳间,“四两拨千斤”的太极功夫让任杰在职工中很吃香。
“年轻真好!总有使不完的力。”同龄人张建军感慨地说,“当初,身强力壮的任杰,就像一只上满发条的陀螺,我们跟着他早出晚归,挥汗如雨。”
把技术学好,把兵带棒,老钩王任杰不负众望。他把车钩形象地比作手,货车两只手要握在一起不松手,安全才有保证。在他的言传身教下,班组男女职工都能检测配件,装车钩。唯一不同的是男职工是“甩大钩”,女职工是抱钩舌。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注脚,步入2018年的钩缓车间,流水线、运转电车、平衡吊等众多现代化工装改变了原来脏、苦、累的现场作业环境,特别是“轻吊具”将钩舌叉牢,一手摁电动控制器升起,钩舌在自重作用下翻起来,另一手扶住手把,对准钩腔往里一送,即完成了钩舌组装。年轻人都热衷于吊具装钩,“甩大钩”绝迹了。
“‘甩大钩’是传家宝,不能丢1琢磨透这个道理的任杰,立刻与工长特意为职工制作了一个车钩练功台,每天把职工组织起来,开展“短平快”的练功学习,将车钩检修及“甩大钩”的角度、力道、窍门向职工一一传授,并确立为钩缓班组职工的基本功。
“多亏了这套‘甩大钩’漂亮的身手,在同等条件下我胜出了1取得今年段团委“迎国庆、建功新西辆”青工技能大赛好成绩的吴建强兴奋地说。“甩大钩”是一项绝活,更蕴含着一种百炼成钢的铁路工匠精神,这个传家宝一定要代代传承好。
袁陇来 贾长学
编后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甩大钩”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因“甩大钩”引申来的熟能生巧、百炼成钢的精神不能丢,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岗位上都很需要。同时,“甩大钩”作为一项绝活得以传承下去,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