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载传承路

铁路一线   2018-04-25 09:43:03  212浏览 作者:李各

4月19日,重庆车辆段举办了“师带徒”合同签订仪式,来自该段检修车间、重庆北动车所等6个车间,45对师徒现场签订合同。在签订现场,该段开展了“师带徒”技能观摩活动,通过展示平台推陈出新,促进师徒思想与技术交流交融,为新时代师徒关系注入“活水”,更好传承发扬工匠精神。

师带徒传统由来已久

“北有三棵树,南有九龙坡”。九龙坡车辆段是重庆车辆段的前身,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车辆段,“师带徒”有着66年光荣传统,从建国初期举办第一期“师带徒”培训班开始,当初每年只有几十人拜师学艺,到现在每年有几百人,俨然成为青工培养的重要“引擎”、人才储备的“蓄水池”。

如今当了师傅,获得“高级技师”职称的质检员刘晟回忆当徒弟的情形:“只检修普速客车,技术标准也没有现在高。最开始跟着师傅学,后来慢慢顶岗作业,整个过程程序化,没有什么师徒互动交流。感觉师傅特别威严,他怎么说就怎么做,不敢反驳,整个学习气氛都特别紧张。”

那个时候徒弟们踏实肯学,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很好承袭了师傅的技艺。从制成第一辆玻璃钢软卧客车到检修22型,再到空调客车,该段屡次取得段修任务全路第一的好成绩,获得全国“安康杯”优胜企业的荣誉。

2013年10月,当时西南地区最大动车所——重庆车辆段重庆北动车所建立。新所成立,首先要有与其匹配的人才库。“正是师带徒的优良传统,为新所开通奠定了人才基础,才得以率先在大西南开行先锋号、蓝箭号、和谐号动车。”当时任重庆北动车所所长的周明杰说。

目前,重庆西动车所正在筹备当中,预计今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后的重庆西动车所规模超过重庆北动车所,同样面临着人才需求难题。该段现有青工1400人,占职工总数64%,对青工的培养成为了当务之急。

现在进入高铁时代,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工作节奏更加紧凑,对传统师徒模式提出了挑战。尽管师带徒已经颇具历史,在该段的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身处新时代、面临新环境,会遇到诸多“瓶颈”制约,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实现师带徒工作“破冰”。

在传统师徒关系上寻求改变

“穷则变,变则通”。该段着力在传统师徒关系上寻求改变,在传承中发扬和创新,使师带徒工作具有时代气息。

从徒弟一路过来,如今当了师傅的刘晟对此深有体会。他说,现在是信息时代,徒弟掌握了好多师傅不知道的知识,徒弟“将”师傅的“军”是常有的事,师傅还要主动认错。

新时代的师带徒还有一个特色:让徒弟“异想天开”。他们通过思想碰撞、头脑风暴等方式,引导职工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营造“学院式”浓厚氛围。

重庆北动车所党总支部书记万小勇介绍道,新的时代,师徒的门槛也提升了,师傅们要品格高尚、技艺精湛,而徒弟们已不是过去意义的学徒工,而是爱岗敬业、具有较高学历的各类人才。

在师带徒中有这么一对,师傅王天祥是本科毕业,徒弟刘键是研究生毕业。刘键比较好学,处理完故障会把故障点记录下来,还要把整个系统理顺。有一次,师徒一起处理卫生系统故障,王天祥提出让刘键翻译英文系统图纸,刘键不仅翻译了出来,还构建了系统原理框架,方便了以后检修。从去年年底开始陆续转属过来一批CRH3C型动车组,这种车型对重庆北动车所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新车型,师徒站在同一起跑线,王天祥检修经验丰富,刘键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师徒两人共同探讨,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学术型师徒”称号在全段职工中传开。

该段注重对传统师带徒工作的创新,要求教文化、授技艺、传人品,规范了师徒关系、师徒标准、师傅待遇以及师徒管理,确保师傅真教、徒弟真学,实现教学相长。

该段将师带徒成果纳入先进评比,充分发挥优秀、典型师徒的示范带头作用,还通过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不断丰富和充实师带徒活动的内容,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

企业文化稳固师徒关系

过去师徒之间有一种很微妙的关系,即:徒弟为了谋生和前程,千方百计要学习和精通一门手艺,而师傅为了防止“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则往往要留一手。针对此问题,该段在通过“师带徒合同”约定师徒双方关系、规定权利义务基础上,注重文化传承的潜移默化作用。

“现代企业,师傅不单纯是授业,还要传道,‘道’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是‘坚守、实干、自律、进券的重辆精神,‘道’的承载确保了师傅技艺的倾囊相授,‘道’的传承成了维持稳定师傅关系的‘内线’。”该段党委书记毛寅说,“正是这种精神的引领,才能锻造出耐心、专注、坚持等品质气质,这也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段立足企业文化,衍生出“亦师亦友”的师徒文化,师傅不只传道授业,还要为徒弟“解惑”。“要为徒弟解除思想和生活的顾虑,因为徒弟和师傅朝夕相处,相互最为了解。”该段团委书记范军军说,“现在异地青工比较多,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通过这种方式能让他们定心、扎根,而对企业的归属感就是努力工作的源动力。”

冯达平和严焰就是这样一对师徒。严焰老家在湖北,住在职工宿舍。冯达平隔三差五把他叫到家里吃饭,嘘寒问暖。得知徒弟是单身,冯达平还张罗着帮徒弟介绍对象。有一件事让严焰印象深刻,他生日那天,本来想着一个人对付吃点,没想到师傅把他叫到家里,烹饪了一桌美味,特意准备写着“小严,生日快乐”的蛋糕,在生日前几天,自己只是随口一提,师傅却记在心里,让他倍感温馨。“看着师傅对每一辆车精检细修,觉得认真的男人最帅,我也要成为像师傅那样的人。”严焰感慨地说,“我们不仅有高铁那样的速度‘颜值’,还有企业文化塑造的安全‘气质’。”

培育“匠心”升华师徒关系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由该段企业文化理念引申出的一句诗,成为了职工们的口头禅。该段致力于打造企业文化,浸染熏陶职工,为“匠心”培育提供了“沃土”。

在该段有一条文化走廊,长约300米,设有榜样力量、企业理念等19块展板,是职工们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在这次签订45对师徒合同中的徒弟石明礼说,每次从这走过,都带给我很大的震撼。

石明礼是该段检修车间制动组的一名制动钳工,工作兢兢业业,还一专多能。分配阀是他的“主业”,在技术比武上取得了路局“技术能手”称号。他还在“副业”上钻研业务。单元制动缸属于高价值配件,一个接近3000元。石明礼仔细琢磨,提出“配件置换”的想法,解决了单元制动缸频繁报废的难题。论资历能力,石明礼当师傅实至名归,他却始终秉承着“匠心”,甘愿当徒弟,潜下心来学业务,不断提升充实自己。

宋小龙是重庆北动车所检修三班副工长,2016年,在路局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动车组机械师工种决赛取得第一名,荣获路局“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李灿华是宋小龙带的徒弟,从事动车组一级检修工作。据宋小龙介绍,动车组运行48小时或达到4000公里,就要进行一次一级修,查找判断故障,要是稍有疏忽,可能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如何带好徒弟?宋小龙付诸于行动。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时而附身,时而抬头,深挖隐秘故障。“看着师傅那专注的神态,动车组在他眼里就是一件精心雕琢、仔细打磨的艺术品,师傅是不会容许有瑕疵的。” 李灿华说,“师傅独具匠心,将枯燥的工作做成了艺术,极大地触动了我。”

在宋小龙的影响下,李灿华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颗“匠心”的种子萌发。

谈到新时代师徒关系时,该段段长喻宾说:“新时代师徒的精髓是工匠精神,培育“匠心”对师带徒工作极为重要,而“匠心”的培育又能升华师徒关系。

通讯员 李各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