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创一流

铁路一线   2016-11-11 07:38:53  0浏览 作者:公司

■本报 朱进军 本报 彭扬华

南岳衡山之下、湘江之滨、中南重镇雁城衡阳之内,有一所全国唯一用“高铁”命名的高等职业学校——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这所学院历史悠久,原名为衡阳铁路工程学校,于1951年由铁道部创办。近年来,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局面,按照“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的办学思路,根植高铁产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追求卓越,提升内涵,建设高铁职教品牌,成为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被誉为中南地区的“铁路黄埔军校”。

产教融合 开拓进取谱新篇

今天,历览该校的辉煌校史,我们依然可以真切感受到这所学院65年来创新发展的强劲脉动:曾两度升为本科——衡阳铁道工程学院和衡阳铁道学院,从隶属铁路企业管理向隶属衡阳市人民政府管理转变,从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转变,从单一服务铁路工程专业向服务高铁及轨道交通产业转变。

转型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04年,学院由铁路移交给衡阳市人民政府管理时,也面临着发展的困境。“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业不再办学校,我们学校在管理、招生、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的前景在哪里,当时在校师生都有些迷茫。”该院院长戴力斌回忆道,“面对变化,经过论证和探索,学校领导班子科学确立了‘立足湖南,对接高铁产业,培育高铁人才,打造高铁品牌’的办学定位,从此迈入新的发展快车道。”

2005年,学校升格高职学院,更名为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更名为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国第一所用“高铁”命名的高等职业学校。对接高铁产业链上工程建设、运营维护和多元服务环节,学校从以铁路工程建设为主,逐步向机车、车辆、供电、工务、通信信号、运输6个专业大类分层次拓展,构建高铁特色专业群。

学院的专业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贴近现场,跟进技术,不断优化调整,持续完善。近年来,学院新增高铁信号控制、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技术、高铁动车乘务、地下与隧道工程等7个与行业企业需求契合度高的专业,淘汰5个与办学定位不符的专业,开设全国唯一的“桥隧检测与加固”高职专业,进一步由“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型。

学院还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理念,按董事会架构,与上海先科桥隧检测加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衡阳市恒德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合作,成立了先科桥隧合作学院;与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等企业合作,成立混合制的线路测绘中心、线路维修中心;与中国中铁五局集团、广铁集团等5家企业合作,成立电务工程合作学院。特别是先科桥隧合作学院全面践行订单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技术服务、校企文化“五个一体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施现代学徒制,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体。

创新机制 优化治理促发展

近年来,国际国内高速铁路发展方兴未艾。起初,国内几乎所有交通院校老师对高铁的专业知识大多停留在书本和理论上。对此,该院及时提出了“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培养战略,通过校企互兼互聘、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建立校企专兼教师互聘共管、互培共育的运行机制,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使学院的老师迅速站到了高铁技术教育的最前沿。

走出去,组织教师深入高铁建设现场,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早在2007年,学院就建立校企“互培互聘,易岗锻炼”的柔性流动机制,派出老师,参加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的京广高铁武广段建设,在现场打造了第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现场经验的师资队伍。此后,该院老师又直接参加了京沪高铁、长株潭城际铁路等160余项重大项目建设,及时跟踪高铁技术发展,掌握高铁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近3年,学院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专业技能与管理培训共计1760余人次,还派人进企业锻炼,年均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占学院学费收入的5.28%。

学院致力于请进来,即请来最顶尖的专业人才,打造“院士领衔,名师担纲,骨干支撑”的教学团队。学院聘请著名机车车辆动力学专家、两院院士沈志云,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瑞珠为顾问;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香港铁道学会理事长、香港铁路公司车务营运总监刘天成等为客座教授。学院建立了拥有400多人的强大兼职师资队伍。

目前,学院内专职教师446人,专职专业授课教师339人,兼职教师40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职教师168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37.66%;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42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31.84%;“双师素质”专职教师376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84.3%。学院具有国家注册一级结构师、一级建造师、岩土工程师、路桥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工程造价师等资格在铁路行业有影响的专业教师150多人。

在加强教师队伍培养的同时,学院还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具有高铁学院特色的治理制度体系,激发全员的办学活力。学院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技术服务激励机制,调动促进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参与技术服务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适应专业群建设的二级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推行混合所有制,实现多元办学,形成符合现代大学要求的治理运行机制,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人为本 综合培养育英才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不仅能力强,而且综合素质高,我们欢迎大家来工作1这是今年9月底南昌铁路局工作人员在学院校园招聘会上的发言。

近年来,在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艰难的形势下,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却出现了供不应求之势,就业率达95%以上。

“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培养德、智、体、群、美、劳全面发展的铁路人才为己任。”学院党委书记刘一华表示,这样传承铁路产业工人优良品质的学生,很自然地就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高铁学生誓言:“不做损人之事,不用违规之招,提高工作标准,慎守企业秘密,竭诚协助师长,谋求旅客福利。”每一名学生一进校门都要进行宣誓,恪守誓言。学院积极开展“百家企业进校园、百位导师进校园、百项文化进校园”“三百”工程,全力打造素质教育品牌,营造了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主、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效融合的高职文化氛围。

学院时刻注重学习新理念、跟进新技术,使培养的学生始终能够跟上高铁快速发展的步伐。

1996年,学院出版了全国第一本高铁教材——《高速铁路·线路》。

2009年,学院举办了全国第一个高铁工务维修培训班。

2011年,学院制定了湖南省测量工职业鉴定标准等6个行业标准。

2012年,学院出版了高速铁路专利教材15本,后又出版了《铁路轨道与修理》《工程测量》《高速铁路基本知识》等相关教材。

2014年,学院提出高铁“免传动、免供电、免轮轨”的发展趋势。

2015年,学院编写了全国第一本《石墨烯与轨道交通》教材。

2016年,随着渤海跨海隧道和平潭至台湾新竹海底隧道修建方案的提出,学院开办了地下隧道工程施工专业,组织编写海底隧道及盾构系列教材。在此基础上,学院在教学中实时融入“超级环”、石墨烯、高铁CTCS3系统、BIM技术、互联网+、物联网+、菲迪克条款等等。

根据铁路行业特点和铁路岗位对职工的特殊要求,学院将8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作为培养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标准,以宿舍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自1998年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学院注册学生志愿者已达7000余人。他们在引领文明、扶贫济困、关爱弱势群体、参与公益事业、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年均总服务时间近3000小时,年均服务2.5万余人次。

家有梧桐树,筑巢引凤来。优秀的学生引来了大量铁路相关企业的青睐。全国18个铁路局(公司)与学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用人合作关系。广州、深圳、武汉、无锡、长沙等地10多家地铁公司与学院签订了 “订单式”培养协议。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30多个下属企业也向学院毕业生伸来橄榄枝。广西沿海铁路公司、福建沿海铁路公司、金温铁路公司等地方铁路企业以及港口、大型企业铁路专用线公司等也纷纷到学院来招聘毕业生。

目前,学院的招生就业工作保持了“六高”,即录取分数线高、新生报到率高、毕业生就业率高、毕业生就业质量高、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正在进一步以深化学院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特色专业群建设为重点领域,以师资队伍与治理能力建设为关键环节,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能力和水平,将学院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职院校,为铁路发展提供更多更优的人才支持。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