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舞台 还你一个精彩——记中铁二十三局一公司大瑞铁路项目部第五架子队队长黄世贵

铁路一线   2016-09-18 18:05:05  156浏览 作者:蔡崇金

张扬青春激情,彰显对企业的忠诚,他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和支持下,战斗在我国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滇西高原,带领工友们克服了高地热隧道施工给生理和心里带来的诸多伤害,面对误把Ⅴ类设计为Ⅲ、Ⅳ类围岩,导致项目管理投入加大,资金短缺,员工待遇低下等诸多困惑。他们和同事们在大变形段的施工中与死神赛跑,与阎王过招。在碳质泥岩形成的烂洞子隧道、高地热隧道的施工中抓质量,抢进度,保安全,处处方显出英雄本色。他为企业锻造出一支隧道施工的专业化队伍,再次佐证了强化项目管理必须抓 “基储基层、基本功”建设的管理理念。他就是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一公司大瑞铁路项目部第五架子队队长黄世贵。正如中铁二十三集团公司总经理肖红武在集团机关员工大会上所说,在大瑞铁路施工中能坚持8年的就是英雄好汉——记者手记。

黄世贵在队部门前。.JPG

倒出半鞋汗水:高地热隧道“锻造真金 ”

7月中旬,记者在采访一公司大瑞项目部第五架子队队长黄世贵时,他说,在高地热隧道施工的建设者们只要在隧道工作两个小时以上,穿的水靴就能倒出半鞋汗水来。记者带着这难以相信的问题走进隧道深处,立刻感到热气升腾,湿气扑面,如同进入桑拿房一般,员工们个个汗流浃背;靠近掌子面,机声轰鸣,裂隙水从拱顶哗哗流下。我们说明来意后,一位员工脱下水鞋,真倒出了半鞋汗水,随着乳白色的汗液从水鞋里流出,立刻让我震撼。随行的人员告诉我,乳白色的汗液是隧道拱顶脱落的石粉所至。

记者要采访这支常年拼搏在滇西高原担负大瑞铁路建设者们,是如何在艰难环境中工作的故事,采访了第五架子队队长黄世贵。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事业人生呢? 

2006年7月,毕业于成都铁路工程学校铁道工程专业的黄世贵,就来到中铁二十三局一公司大瑞铁路项目部工作,先后从见习学员、技术员、副队长等工作岗位干起,现在已经成为第五架子队队长了。他告诉记者,他率领的第五架子队的弟兄们在杉阳铁路隧道出口施工中,从2015年初到现在掘进施工的1.6公里都是高地热段。他们每天都在29至30度摄氏度的高地热地质条件下工作,还有作业的机械设备排放的热量,使洞内气温集聚至35至40度的高温。

黄世贵告诉记者,他们在担负杉阳隧道出口高地热隧道施工中,就是站在着不动,也像进入汗蒸房一般,在这种高温环境下工作时间最长的是立架工班,因为每当爆破作业后就需要马上出渣,挖崛机运转三四小时的热量有相当一部分难以一时排尽,当渣出完后,立架班的员工们就立即进入隧道施工。他们要在高温、高湿的狭小空间里,把一榀重达几百斤的钢拱架合力扶正、固定,常安装完一榀后,大量的汗水通过身躯流入水鞋里,踩踏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两小时后倒出半水鞋汗水也就不奇怪了。

在高地热隧道施工,不仅员工们的体力消耗增大,而且易导致急躁,给安全施工带来风险。此外,还有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的环境内施工,建设者们的腋下、胯部都出现瘙痒、溃烂等不同程度的皮肤病,可他们从不言苦、喊累。他们用普通人的血肉之躯,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黄世贵告诉记者,为解决员工洞内饮水问题,五队里有专门的开水房,每人配发了一把大壶,上班一人拧一把。架子队还为员工们提供绿豆粥、冰糖、白糖等防暑降温饮品。

磨刀不误砍柴工,黄世贵为了锻造成一支熟练掌握隧道施工技术的员工队伍,他从隧道爆破的超欠挖的精准控制着手抓起,调整爆破眼间距,控制炸药用量,适时调整掌子面周边眼至爆破线的距离、调整爆破轮廓线的位置等措施,为不超欠挖控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对喷浆料回弹料的技术控制,各工序衔接时间控制等都成为隧道施工管理的有效办法。

  同时,杉阳隧道出口段还围岩收敛变形大成为标段内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之一,为应对无规律可寻的围岩变形,黄世贵带领弟兄们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围绕碳质泥岩遇水膨胀,易风化剥落的特点,综合现场各级技术研究,及时与设计院沟通,创造性地把设计的22厘米初期支护厚度增至40厘米,部分段落采用双层拱架,预留变形量调整到30至50厘米的工法。同时,建设者们还采用“三步台阶”法,实行短进尺、强支护、仰拱二衬紧跟的工法,顺利地通过不良地质段,确保了安全质量无事故。为加快二衬速度,尽早抑制V类围岩的变形,黄世贵和工友们总结出灵活机动的战术,通过把12米一模的二衬,转化为6米、3至4米衬砌的快攻法,有效抑制了膨胀围岩破坏一衬侵占二衬空间的现象。与此同时,将士们通过对各工序的无缝衔接,真正落实了“短进尺、强支撑,早成环”的工法,确保了安全质量无事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015年,黄世贵率第五架子队和一公司大瑞铁路项目部的兄弟架子队的队员们克服各种困难,超额完成了业主下达的年度任务,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碳质泥岩换拱:闯过50米“生命禁区”

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进程,就是追寻规律的历史。

在大瑞铁路施工中,最令黄世贵记忆深刻的是马街河隧道换拱施工。那是2012年的6月至8月份,他作为副队长担负了这段烂洞子的换拱任务。当地,滇西地区正值雨季。马街河隧道又地处群山逶迤,道路崎岖的山区,与外界没有连接的道路。他告诉记者,当时,我们最困惑的就是没有路,而大量的建筑材料需要运输车辆运输进常他们自己动手修建了一条翻越一座大山,钻进一道深沟才能到达隧道工地的便道。这期间,黄世贵带领30多人的小分队,迎战马街河隧道50米碳质泥岩初期支护大变形段的换拱施工。这项工作安全风险大、施工进度慢。马街河隧道离附近的公路有6公里远,况且当时正值雨季便道泥泞,运输设备物资相当困难。黄世贵坦言,我们苦就苦在因道路崎岖,生活物资运不进去而苦恼,食材和生活用水全靠人工扛进隧道工地。再者,这里的生活十分严酷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地水含减量严重超标,没有符合安全标准的生活用水,员工们洗澡只能就近使用隧道内的裂隙水,洗完后全身都是滑几几的,皮肤出现过敏反应。雨季的滇西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下雨,导致空气潮湿,隧道施工湿度剧增。由于他们住的彩色塑钢板房是包工队伍进场时搭建的,遇到雨天多处漏水,水桶、脸盆等容器全部派上接水的用常为确保床铺不被漏水打湿,他们吊个废弃风带帘子把雨水引流走。由于长期生活工作在潮湿的环境中,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风湿病痛。

为确保马街河隧道大变形段的换拱安全,建设者们生怕扰动本就脆弱的碳质泥岩的自稳力,采用不放炮,用风镐凿掉挤压二次衬砌的围岩。这种被誉为“在太岁头上动土——好大的胆子”。为减少对碳质泥岩自稳力的扰动,建设者们采用回填“反压”法,在空间本就不大的单线隧道掘进空间内,采用小型装载机在50米区间内,一点一点往前推进的工法。在一个星期内把2000立方米的石渣填筑到隧道大变形段,把掘进8米多高的净空回填至4至6米,只预留2米多的净高作为换拱空间。由于降低了隧道净空的高度,对围岩变形段进行了反压力,增强了稳定性,降低了塌方的几率。这期间,黄世贵带领两位技术员一个人白班、一个人夜班,交替换拱,死死盯在现场,换拱完成的区间需要及时做仰拱及二衬施工,确保早成环。这期间,由于人手少,他们就一套人马干几道工序的活,突击施工的35名员工,不分老少,所有的工种都会干。黄世贵和工友们通过历时3个月的短进尺、强支撑,及时成环的方法,闯过“九九八十一难”,顺利完成了大变形段的换拱施工。 

项目管理:降本增效的“带刀护卫”

锻造一支优良的架子队,就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基础!黄世贵为降本增效,像居家过日子一样对雨鞋,手套等劳保用品的发放使用实行精细化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队里规定劳保用品实行以旧换新的管理制度,节约奖励,超支罚。对隧道照明和动力用电实行“定制式”管理,节约奖励,他们把前期包工队一个掌子安装的5盏总功率5000瓦碘钨灯,换成200瓦的节能灯,一小时就节电4000瓦。并实行一个工班一块电表、水表的管理办法,杜绝了长明灯、长流水,机械设备空转的现象。在隧道内建造蓄水池,减少施工用水输送距离,降低水泵功率等。机械设备单机核算,对油费、修理费做横向对比,尽可能节约机械台班等。自从实行严格的管理以来,第五架子队电水费用量明显减少,出现了开挖打钻完后及时关掉空压机、风机等变化。

黄世贵深有感触地说,架子队是为企业挣钱的队伍,是项目管理的“带刀护卫”。记者在感受到今天的项目管理和2013年采访时判若两重天,那时的管理模式是项目部管理包工队,每逢年关讨债的人群一波接一波,自从实现架子队管理以来,各项成本逐年下降,再也没有要账堵门、围攻项目部的事件发生,如今的管理静悄悄。更有可喜的变化是,架子队在降本增效系列举措中,除了降低材料费、劳保用品、动力用电等方面的开支外,还有压缩了工费开支。第五架子队10来个管理人员带领100多民工,实行队带工班的管理模式,不仅使施工进度明显加快,而且安全质量得到了保障。黄世贵告诉记者,因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费开支的事不在少数,在同样的V类围岩隧道施工中,过去包工队月成洞50多米,而今架子队都在70米左右,最高还达到80米。为降低工费开支,黄世贵就近选择云南的劳务工,并把开挖工工资控制在5500元左右,喷浆、立架工种控制在3800元左右,劳务工工资比社会同等劳动力工资低500至1000元左右。

黄世贵来到大瑞铁路项目部8年过去了,从23岁越过而立之年,先后转战在一、二、三架子队技术员、技术负责人等工作岗位,无论工作怎么变,他总是初心不变,把火热的青春奉献给大瑞铁路建设,从一名见习学员、技术员成长为架子队队长,还为企业培养了一批熟练驾驭隧道施工管理、技术的人才。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个精彩,黄世贵正百尺竿头更进一尺,在事业人生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