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修方式变了 作业效率高了
铁路一线 2016-06-22 08:35:00 5浏览 作者:集团罗肆安
一项 “检养修”分开的改革,在惠州工务段搞得风生水起,使该段成为广州铁路 (集团)公司工务系统的 “示范田”。3月15日,广铁集团在该段龙北线路车间召开维修体制改革现场会,15个工务单位集中学习观摩,推广探索 “检养修”分开之路。
“检养修”分开改革落地生根,带来了众多可喜的变化:
促进了作业安全,减少了安全风险点。以京九线为例,改革前京九线日常维修点44个,集中修后减少至18个,相当于减少了26个安全风险点。
职工的腰包更鼓了。去年该段职工人均工资增长9.1%,在运输站段名列前茅,职工积极性被明显调动起来。
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该段长期缺员400多人。 “检养修”分开减少了大量生产辅助用工,促进了集约化生产,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6%至7%。
困则思变天地宽
地处广梅汕腹地的惠州工务段,目前管内有京九线、厦深线、漳龙线、畲汕线、莞惠城轨,运营版图急速扩充,管辖线路里程2085公里,短短3年里程增加三成,一跃成为高铁与普铁共存、设备种类齐全的工务大段。
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给原有的维修理念、技术标准、队伍素质等带来巨大挑战,困难重重。
困境之一:点多线长,严重缺员,风险难以控制。据该段人劳科提供的数据显示,长期缺员400多人,大部分工区都缺员,而运营线路不断增加,使得人员更趋紧张。以往,线路工区日常 “天窗”修全线 “开花”,干部的跟班任务十分繁重, “有点不要、要点不干、点内项目点外干”等情况时有发生。
困境之二:班组职能繁杂,劳动效率低下。“什么都干,什么都干不好”,工区承担着检查、保养、维修、防洪、防胀轨、应急处置等职责, “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小的作业单元不仅活儿干不好,而且干不了,大量浪费工时和人力资源。
困境之三:职工负担重,班组建设水平难以提高。 “检养修”合一体制下的工区,工班长白天上线作业,晚上填写大量台账,难于集中精力抓管理带队伍,班组建设水平得不到提高。
打造养护 “示范田”
突破困境,带头探索!唯有改革,才有出路!
该段优化机构设置,对班组职能进行 “瘦身”,精简线路工区,做大做强维修工队。该段以京九线和平线路车间、龙川北线路车间为试点,将线路工区精简至6人,调剂出的人员和维修工机具补充到维修工队,按18人至26人配置维修工队,将线路工区一家承担的检养修工作,分解成由检控工区、线路工区、维修工队三家分别完成,做到 “术业有专攻”。
固化修制,走 “科学养护”之路。该段推广高铁的维修理念,固化 “四修”,即 “‘天窗’修、周期修、集中修、机械修”,使生产投入更加科学。如推行 “天窗”修,把涉及动道的作业项目全部纳入 “天窗”,每周安排4个120分钟维修 “天窗”、1个60分钟至90分钟的垂直 “天窗”,强力推行 “行车不施工,施工不行车”,减少作业安全风险,提高 “天窗”作业效率。
该段加强调度室建设,投入75万元,调度大厅面积由原来20多平方米增加到120平方米,设置8个调度工作台,达到环境整洁、配套完善、标识统一,大大改善了办公环境。调度室分析员平均年龄32岁,他们研发了工务安全生产管理防控系统。全段配备971台可视对讲机,能实施GPS定位,掌握作业计划、进度、设备、人员状态,让87台汽车的运行轨迹、有无超速一览无余,超范围、超时间作业自动告警。该段对管内28处道口进行实时监控,防洪防灾监控台24小时对雨量、风速及异物报警系统实时监控。
在龙川北线路车间,每次作业前,工区都会制作标准化作业PPT课件,班前组织学习,明确作业内容和分工,提高标准化作业的执行力。他们对捣固养护作业强力推行保质期制度。该段普铁技术科科长陈宁说: “保质期制度起到精细约束作用,检验精细修理程度,防止质量不高、出现反弹。保质期内出现问题,谁检修追究谁的责任。”
逐一打败 “拦路虎”
推行 “检养修”分开,使该段能集中资源、集中优势兵力办大事,打败一些长期困扰他们的 “拦路虎”。
据统计,近几年管内京九线累计发现钢轨重伤处所6000多处,这一安全风险得到了广铁集团和广梅汕公司的高度重视。该段利用 “检养修”分开的契机,加大投入,推进换轨大修。目前,该段管内重伤钢轨已全部下道。该段实行科学养护,把京九线的扣件更换为防锈型扣件,对钢轨进行打磨和干式涂油,延长使用寿命2倍到3倍,从源头上减少病害。
设备质量明显提升。以和平、龙北线路车间为例,去年9月至12月,定龙段轨检车检测优良率100%、平均公里扣1.19分、平均TQI值6.89,较1月至8月优良率上升0.32%、平均公里扣分减少0.36分、平均TQI值下降0.28,设备质量控制更趋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