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效能手——记重庆机务段检修车间蓄电池组工长郑世华
铁路一线 2016-05-07 07:38:41 0浏览 作者:本报记者付世坤 通讯员徐中友
重庆机务段检修车间蓄电池组工长郑世华从事机车蓄电池检修工作长达20余年,对机车蓄电池有着疯狂的挚爱。2004年,他首创的“铅酸蓄电池养护法”,有效地将铅酸蓄电池使用寿命延长一倍以上,年均为单位节约蓄电池更新、维护成本近百万元,并创造了2010至2012年连续三年全段直流电力机车蓄电池无质量问题的纪录。
4月19日,郑世华讲述了他与机车蓄电池的故事。
1992年毕业后,郑世华来到重庆机务段检修车间,从事入库电力机车蓄电池的检修与更换等工作。那时候,该段机车蓄电池配备的均是碱性电池。由于电解液的泄漏和绝缘效果不佳等问题,每次作业后,他的双手都会被碱性电解液“咬”掉几层皮。
时间一晃就是4年,那是1996年的冬天,由于重庆的空气湿度较大,给金属外壳的蓄电池进行绝缘电阻检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郑世华发现,这一系列繁琐操作都是由于电解液的泄漏造成的,祸起密封垫设计不合理。经过不断探索、思考,他设计了一款密封垫很好地解决了电解液泄漏问题,也正是这一次突破让郑世华第一次在岗位创新上尝到了甜头。从那时候开始,他便踏上了潜心研究蓄电池的征程,一干就是20余年。
2000年,该段开始在内燃、电力机车上引入铅酸蓄电池来取代碱性蓄电池,即号称的“免维护电池”。在刚开始的试用期,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此类电池每2至3年都要更换一次;按“三充两放”方式维护电池一次作业平均耗时多达60小时;经常会出现鼓包、极柱大面积松动等现象。针对该类电池使用寿命短、故障频发等致命缺点,2003年底,该段提出对此问题进行攻关,研究探索解决方案。
这时候,郑世华被聘任为检修车间蓄电池组工长,担子一下就落在了他的肩上。起初,他整天就扎在书堆里,查阅了大量关于铅酸蓄电池的书籍。可当时的铅酸蓄电池还处于初级阶段,资料并不完善。郑世华结合工作经验,又开始从铅酸蓄电池的性能、结构原理以及物理、化学性能上入手,潜心研究。他发现,铅酸蓄电池实质上是氧气和铅反应产生氧化铅,氧化铅再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铅和水,进而再转换为铅和硫酸。该电池只不过是把加水周期延长了,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免维护”。
自从找到电池亏电的真正原因后,郑世华更是像个疯子一样扎进了电池堆里,不分白天黑夜。他找回所有的报废电池,对其逐一进行检测,最终他找出了5台容量、电压相当的蓄电池进行实践探索,坚持对检修机车和运用机车蓄电池各项参数的收集、跟踪、分析和整理。在对大量数据进行反复对比试验后,他摸索总结出了包括新蓄电池首次上车前的维护方法、运用机车蓄电池的维护保养工作、辅修蓄电池的维护方法、中小修蓄电池的维护方法、落换蓄电池的处理方法等一整套铅酸电池养护方法。
实践证明,这套方法可以将铅酸蓄电池使用寿命延长一倍以上,并能有效提高机车蓄电池可靠性,大幅降低机车蓄电池检修成本和更新成本。“贵阳、昆明机务段以及洛阳机车厂等兄弟单位慕名前来取经学习,得到同行的高度认可。”该段检修车间党总支书记韩建说。2012年9月,该方法已被该段命名为“郑世华铅酸蓄电池养护法”,并成为该段打造的段级党内优质品牌。
如今,郑世华已成为该段家喻户晓的“创效能手”。他发明的“捆绑式编织改为链式编织”抱轴毛线编织新方法,解决了一直困扰该段的抱轴毛线吸油、给油不畅造成的抱轴发热的问题。他还参与了HXD1C主变压器油的补、放油工装的制作,该工装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使补放变压器油更加方便、快捷……这一系列措施为该段节支降耗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