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当当的“虎将”——记成都工务段线路重点维修车间技术员刘国成

铁路一线   2016-04-28 08:56:13  0浏览 作者:下转二版

本报记者刘若欣 通讯员刘永华

前进,前进!困难挡不住,险恶何所惧!设备故障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他们脚下的路向着优质畅通铁路延伸——

参加工作近20年来,一直没有离开过工务施工一线,尤其是出任道岔整治施工队工长以来,他从严、从细、从实管理,使一支作风涣散、战斗力不强的施工队一跃成为能够拉得出、叫得响,作风严、士气旺的硬队伍,实现了全队各项工作的大转变,施工安全质量连创佳绩。

就是凭着对工作的满腔热忱,他全身心投入到工务大中修施工中,一干就是18个春秋。从线路工到道岔整治施工队工长再到车间技术员,他把自己的人生坐标牢牢地定位在道岔整治事业上,成为成都工务段一名响当当的“虎将”。他就是成都工务段线路重点维修车间技术员、原道岔整治施工队工长刘国成。

有困难就上 有任务就扛

刘国成身高1.75米,皮肤黝黑、身体健硕,眉宇间透露着坚韧,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18年来,刘国成从事的是铁路系统装备水平相对落后而又以毫米为单位检验的工务工作,每天面对的是粗重的道砟、枕木、钢轨和道岔,要在封锁时间内对不良线路进行循环施工、整治。

换岔施工特别是更换交渡道岔是运营线最复杂的大修施工,除了从事专业大修的工务机械段外,很少有线路设备管理单位具备这样的施工能力,但在繁重任务和巨大压力面前,刘国成没有退缩、勇于担当。每次深入现场,他都亲自落实施工方案,认真思考每个细节,从现场安全措施、人员安排、物资材料、工器具准备等细节着手,早准备、早布置、早检查、早落实,统筹安排,卡控关键,确保每一次换岔施工顺利进行。

2010年3月,成渝线67组道岔即将开始进行更换施工。这是一项灾后复旧工程,原计划3年完成,后缩短为2年。

面对艰巨的任务,刘国成及时与车间相关人员一起开展施工前期的调查和准备工作,并立下了“军令状”。

从2010年5月开始,大雨总是在封锁点不期而遇。由于施工中不能遮盖耳朵,整治队员们尽管穿了雨衣,但雨水顺着脖颈直往下流,仍常常是衣袜尽湿。大雨使气温骤降,加上连续的夜间施工,刘国成和许多队友都感冒了,而因工期太紧,他们无法抽出时间看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就这样,他们比原计划提前10天完成了整个换岔施工任务,而刘国成却因此患上了咽喉炎,嗓音变得又粗又哑。

来到该队施工现场,只见施工人员动作整齐划一,各道工序流程紧凑而合理,物料机具摆放齐整有序,一般作业现场的脏、乱、差现象在这里荡然无存。

在刘国成的带领下,道岔整治施工队安全优质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10余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这就是道岔整治施工队,这就是刘国成,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个样子。

临危受命 勇挑重担

但凡从事现场施工作业的人,身上总有一股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头,越是困难越向前。这种“钻头”精神,锻造了道岔整治施工队的品质。都说刘国成胆大,其实很多地方是表现在勇挑重担上,别人不敢干的事他敢干。

2009年7月龙潭寺站换岔施工,这项任务不仅是震后复旧工程,也是遂成高铁工程的组成部分,意义十分重大。刘国成接到的换岔任务是:更换站内36组木枕道岔,其中有3组交渡道岔(更换1组交渡道岔相当于更换5组单开道岔的工作量),必须在9月底全部更换为P60型混凝土枕道岔。

这相当于过去一个大修段半年的工作量,以道岔整治施工队为主体的施工队伍需要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

“时间紧、任务重,要完成任务太难了……”面对队友的犹豫,刘国成坚定地说:“在野外干工作什么不难,有了困难就退缩那是我们干的事吗?现下的任务就是啃硬骨头。我们不但要啃下这块硬骨头,还必须搞出精品来。在宽松的时间里毫无难度地完成任务,那算什么本事?”他的表态统一了大家的意见:干,没说的!

这就是道岔整治施工队的工作作风,一旦定下目标大家就会不折不扣地执行。他们扑下身子,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施工上。

为确保工程期到必成,刘国成和队友们起早摸黑、昼夜鏖战,在施工中经历了无数艰辛与多个第一:第一次在有3条正线的车站换岔、第一次昼夜进行换岔作业、第一次在封锁点内同时更换2组道岔、第一次冒雨更换道岔……

从施工进场到工程结束,刘国成和队友们进行了一个又一个的通宵施工作业。 (下转二版)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