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准”工匠是怎么炼成的——记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建筑业技术状元”张辉
铁路职工 2018-06-12 12:27:49 250浏览 作者:伍振在天津市第六届测量技能大赛中,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测量工张辉凭高超的技术摘得了冠军,其中导线测量角度闭合差精度比第二名高出近20秒,他也因此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建委“建筑业技术状元”等荣誉称号。
勤钻苦学,夯实知识厚度
2008年,怀着对测量技术的痴迷,张辉来到中铁十八局集团技工学校选择工程测量专业学习。他秉承一颗匠人之心,潜心钻研技能,立志做测量工匠。
本来凭他的优异成绩可以留校任教,但是为了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他毅然选择的艰苦的施工一线,他觉得实践才是测量技术的大舞台。中铁十八局集团技工学校校长张永远说:“张辉勤钻苦学,是我们学校的骄傲1
测绘工作专业性强,知识更新快,需要不断对大脑进行“刷新”。为此,他苦下功夫练业务,及时充电。比如,他积极钻研“无人机航测技术”,现已掌握三维测图系统对“垂直摄影测图”及“倾斜摄影测图”多源数据的处理,并能学以致用,使量测更加高效、精准。
精益求精,彰显职业精度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是张辉的座右铭。
张辉的严谨体现在方方面面。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看图纸比谁都认真。项目图纸再厚,他也会在第一时间看完,并仔细研究,确保项目不因错看、漏看图纸而打糊涂账,不因没有发现设计不合理而打窝囊仗。
他对测量细节也像看图纸一样认真执着,每次外业测量前他主动带领相关人员识读图纸、计算点位坐标,项目上的每一观测点,他都亲自量测、复测、交叉测,并运用多种测量计算软件复核计算结果,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他对于每个测量数据要测三遍以上然后再记录。由于长期在一线奔走,平均一年至少穿坏两双鞋。他说:“测量绝无小事,必须用百分之百的认真对待。”
科技创新,挑战技术难度
测量工作,极富挑战。张辉将每一次测量当成一次科技山峰的攀登。
四公司津秦高铁项目测量内业资料数据量大、类型多、处理步骤繁琐,为了化繁为简,他购置了测绘编程书籍,自主学习软件知识和“C语言”。他利用函数编程,对数据进行批量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测量技术资料整理的效率。
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石济高铁管段与京沪高铁近在咫尺,德州东站、平原东站等4座站房外墙及站广场是不规则曲线形,图形复杂,而且京沪高铁线路平均3分钟就有一趟车呼啸而过,产生的震动对测量影响很大。
为解决“重复安置基站进行点位校正、测量精度浮动大”等难题,他在现场反复钻研。夏天高温,汗水湿透了衣服,野外蚊子特别毒,咬人一口,立即起大包。然而困难并没有打倒他,他在仪器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最终,他结合现代测量技术,建立“固定基站”等方法,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当石济高铁项目获得一块块绿牌奖励时,2017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时,他的心比吃了蜜还甜。
忠诚奉献,追求人格高度
因为张辉技术过硬,许多公司向他抛出橄榄枝,他却一一婉拒。他说:“这么多年,是企业培养了我,我应该知恩图报。”
他甘当基石,对新学员用真心细心耐心地进行“传、帮、带”。为满足测量新学员的业务培训学习需要,他积极参与十八局技工学校《线桥隧测量实训讲义》、《测量工实习指导》的编写任务。他经常加班到深夜,精心制作培训课件,图文并茂,还配上视频,让新学员们更好消化吸收“知识的营养”。他培养出了一大批测量技术骨干。比如崔雅鸿、魏祥山等人,现在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独挡一面。
他无私奉献,视仪器如生命,每天下班后精心调校每台设备,每年为单位节约数万元的设备维修费用。
张辉的人生是如此的简单却又如此的丰富,他先后参与津秦高铁、京津延伸线、安紫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经他之手测量过的桥梁、隧道、路基无数,差错率一直保持“零”纪录,大家都称呼他是“一测准”的“千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