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铁心”爱路情

铁路文艺   2024-07-17 22:22:01  3浏览 作者:叶志权

我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凯里工务段退休职工,政工师,中国铁路文联作家分会会员。自1980年10月参加铁路工作以来,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尽管经历了线路工、轨道车司机、中层干部等角色的转变,但始终坚持学习、讴歌山区铁路的初心没有变,始终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先后在国家级、盛市级以上新闻单位发表稿件数千篇,由于成绩突出,2017至2018年度,连续两次被成都局集团公司评为“优秀通讯员”。两次评为“全局优秀党务工作者,多次在路地征文评选中获得殊荣。摄影作品在《西南铁道报》组织的摄影大赛中获奖,1995年,贵州日报社《新闻写作》第3期的“通讯员赞”栏目,以《我迷恋新闻写作》进行了推荐介绍。

入路43年,我始终忠诚于铁路事业,一直奔波在生产一线,利用手中的笔和相机,把工务人的艰辛、汗水和艰苦环境生活及时的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出去,向世人展示“一抹橙黄”的动人故事。

                                   突破自我,辛勤刻苦,切实当好宣传员

走上笔耕这条路完全是一次偶然。1986年,在担任轨道司机时,一天驾驶轨道车经过沪昆线郎洞车站,被临时拦停了下来,工区工长对我说:工调通知拉一位职工到段上。紧接着,几个职工将盖着白布的担架放在台车上。后来,我才知道,躺在担架上的职工被自己饲养一周的蛇咬了一口,不治身亡。那天回到段上,我按奈不住自己,想写一篇吸取教训为主题的消息,可并不知道怎么写,经过反复修改,硬着头皮把题为《生命换取的教训》的稿件发给当时的《成都铁道报》,没想到居然刊载了。从此便走上了笔耕之路,在弘扬铁路正能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突破自我,辛勤刻苦,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我牵头的段级课题《生物植被的实践与效果》《工务青工过好“无关”探讨》等,曾荣获全国铁路优秀成果二等奖,贵阳铁路片区政研年会三等奖等荣誉。数十年来,撰写的调研论文在全路、集团公司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30余篇。

凭着对山区铁路事业的挚爱和痴情,多年来,我用“爱”讴歌燃情岁月,赤诚的爱路情愫伴随山区铁路度过了43个春秋。洗尽铅华,孤独和寂寞的日子里,我把工务人服务山区铁路的无私刻录在心里,让大山里的轮声时刻都响起嘹亮的回声。1993年夏天,我陪同贵州经济报、贵州广播电台记者前往苗岭深处的党约隧道采访6位看守工。走了一个小时的线路,才来到危岩看守点上。通讯《六条汉子和一堆危岩》先后被贵州日报、羊城晚报、贵州广播电台等媒体采用。

在凯里工务段,无论干部还是职工都统称我为“叶伯”,有些职工佩服的叫我“一支笔”。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到车间还是进工区,只要有时间,我都会积极投入采访一线。数十年笔耕岁月,热汗浇开新闻花,五大本报刊采用稿件剪贴本,述说着那些走过的岁月。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我枕着清水江的浪花入梦,用坚实的脚步,走在苗岭侗乡,感受着山区铁路的静美。在大山的怀抱,打捞无私,挖掘奉献,堆码文字。让现场呈现出一种激情燃烧的动感,让一线工人在我记忆里,永远保存。

                            爱岗敬业,忠于职责,关键时刻冲在前

无论是在生产一线工作,还是后来进入段部从事政工工作,我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始终以宣传生产一线为载体,能够用前瞻性的视角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闪光点。为了不断充实自己,我认真学习铁路相关知识和各类新闻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和摄影技能,由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小青年,通过努力学习拿到了大专和本科文凭。我还坚持早上班、晚下班,基本上都是每天早上七点半之前就到办公室,提前把稿件写好,在早上八点左右准时把稿件发送到新闻媒体,让那些编辑老师第一时间就看到我的稿件,所以稿件的采用率一直较高。这是我的投稿经验,也是我多年养成的一种习惯。

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不知疲倦地笔耕着,几乎每天都有一篇稿件见诸报刊台网。我时刻关注执着坚守的工务人,关注扎根一线的工务人,关注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从一线职工身上,感受勤勉与默默无闻。2018年春运、防洪、暑运工作期间,我连日奔波在一线采访拍摄,没有丝毫停歇,完成了《春运,我们是主角》、《安全“守护神”》、《大山深处显赤诚》、《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人在桥在,桥在心中“》等重大新闻报道稿件。让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山区铁路坚守的一线职工所从事的工作是高尚的,了解山区铁路“守护神”的艰辛与奉献,扩大了铁路的知名度。

数十年间,我喜欢在大山的怀抱里行走,喜欢在大山的山水间漫游。苗岭侗乡的山水是那样的苍翠,苗岭侗乡的一草一木是那样的陌生而又熟悉,而工务人的脸上总是有着亲切的笑容,有着熟悉的与众不同的芬芳铁味。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关键时刻冲在前。我用一个笔耕者的眼光观测,用文字爱好者的灵魂思考,生产一线是我文字创作的富矿,有很多的素材,有很多的一线职工让我感动,有很多的事让我不得不去认真思考。任由时光从身边穿梭而过,明知叠字寂寞孤独,但心有豪情。我肩负一个笔耕者的使命,创作出沾满露珠的铁路题材的新闻,让一线职工不时出现在报刊网络上,出现在我的每一篇文字里。辛勤笔耕,能够对我今后的人生之路有所帮助和启发,我想有诗和远方的人生注定会更加精彩......

                                  主动作为,沉入一线,弘扬宣传正能量

在山区铁道线上辛勤耕耘43载。我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新闻宣传工作中,通过及时报道山区铁路的先进事迹、弘扬正气,有力鼓舞了干群士气,凝聚了职工队伍的战斗力。

为了了解山区铁路工务人的工作、生活状况,我经常深入生产一线,那些扎根山区、不怕吃苦、忘我工作、乐于奉献的工务人。他们熟悉的名字,黝黑的面庞,动人的故事成了我笔耕的主要元素。作为执着坚守、赤诚奉献,铁肩担当、大爱无疆的生产一线工务人。作为舍小家顾大家根植大山的安全守护神,他们年复一年恪尽职守、奋战一线,挥汗洒雨、无怨无悔。他们昼伏夜出,用负重前行换来旅客出行平安,用责任担当唱响“忠诚信念,选择无悔”的坚守誓言,用扎根精神书写着“最美”工务人故事。

爱什么,做什么,才会激发心灵的潜力。数十年里,为确保春运、防洪、春运、冬运期间山区铁路的安全畅通,山区铁路工务人主动放弃休息,扎根一线,无私奉献。看到他们冒着严寒酷暑战斗在700余公里线路上,处理线桥路病害,检查桥路设备,扎根小站职守……我被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于是,深入一线采访,第一时间挖掘报道他们春运、防洪、暑运、冬运、夜间作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

笔耕几十个年头,付出的艰辛自不必说,但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我,那就是对山区铁路的热爱痴心不改,愿意为铁路安全、稳定工作献出满腔热情。主动作为,沉入一线捉“活鱼”,我采写的《小站人,扛起责任与大爱》、《小站雕塑群》、《相伴白杨》、《守望危岩》、《六个鸡火了,小站人忙了》等新闻稿件被《贵州日报》、《西南铁道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羊城晚报》、《贵州都市报》等媒体刊播,为奋战在一线的职工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

辛勤笔耕,硕果累累,给予了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坚持下去的源动力。几十年里,路内外20多家报刊台网刊登我采写了新闻、通讯、散文、言论、调研文章。我先后被《贵州日报》聘为通讯员、《中国农机安全报》聘为特约通讯员,1994年被贵州《市场经济报》聘为特约记者。其中,《玉屏工务段连续五年无计划外生育》荣获贵州盛铜仁地区好新闻三等奖;通讯《葡萄效应》荣获贵州省文明线征文三等奖。散文《承诺》荣获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征文三等奖。2013年,我撰写的《小站人,扛起责任与大爱》获贵州省第十一届“新长征”职工文艺创作文学作品类报告文学一等奖。2023年,散文《小站,我心中那些抹不去的印记》获得中国铁路文联主办的“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全国铁路优秀文艺作品展暨技能比赛二等奖。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