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修筑共青团铁路的岁月

铁路文艺   2019-02-28 08:36:48  0浏览 作者:

1959年5月25日,我们山东省苍山县层山乡山后村的7个小伙子以支边青年的名义被铁路部门招收。那天,我们从枣庄乘火车到烟台,再乘船到大连,在大连又坐上闷罐车,经过几天的辗转到达哈尔滨铁路局管内的阿城。我和7名老乡都被分配在铁路工程线桥一分队,从此便开始了铁路工程建设工作。

1960年3月25日,我们线桥一分队来到新修筑的共青团铁路汤林线做收尾工作。我们在乌伊岭站下车后,先是搭帐篷,由我们自己到山上砍树搭建。一顶帐篷内要住40人,床是用小松木杆搭起的大通铺。

山区的春天还是很冷的,帐篷里烧的是用大油桶改装的火炉子,烧的都是我们在山上砍伐的枯死树木。晚上烧起炉子来,帐篷里还是很热的,但到了后半夜,帐篷里就凉下来了。当年正是缺粮的年月,我们吃的是玉米面、高粱米、白菜汤和咸菜,每天晚上都吃苞米子粥。我们经常到附近的田里去找秋粮,捡到的并不多,那年月,粮食很金贵。由于营养不良,很多人的身体出现浮肿等症状。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我们的工作热情是很高的,主要负责铺设整修乌伊岭站的站线,每天扛枕木、抬钢轨、打道钉。

刚开始扛枕木时,有人搭肩,后来为了抢进度,我们干脆自己扛。由于我们没有经验,很不熟练,还有人摔倒过。后来,我们专门向老工人请教方法:先将枕木立起,把枕木靠在右肩上,双手抱住枕木,双腿微弯;再用右膝盖向前拱枕木,同时,双手用力向上一举,枕木扛在肩上,颠颠小跑。扛一天枕木,肩膀都压肿了,但没有一个人喊累叫苦的。

我们抬的钢轨是43公斤/米型,12.5米长,6个人抬,2个人一副杠,1根轨500多公斤,6个人抬着踉踉跄跄。董工长对大伙说:“这活儿这么干要窝工,得想点儿办法。”他想了一下说:“要不就找个人喊号子,调动一下情绪,统一行动,或许能好。”老赵师傅说:“我看行。”董工长说:“那我就喊了,你领着大伙回应我。”“好1老赵师傅干脆地答应。董工长就把大家全叫到一起说:“这回咱们4个组一起来,跟着我的号子走,我喊一句,大伙儿跟一句,我的号子要是慢了,大伙就跟着接‘哎咳哟隘,我的号子要是快了,就接‘嘿哟’。”老工人都喊过,一说即成,大家练了两遍,就正式开始了。

来到要抬的钢轨前,我们把卡子夹好,就听董工长喊。他是陕西人,操着一口陕西腔喊“同志们呢”,大家跟着就一句“哎咳哟氨。董工长又一声“扛上肩哪”,大家又“哎咳哟氨,然后就都把杠子抬了起来。接着,董工长和大家就一句接一句地喊起来,“挺呀么挺起腰氨“哎咳哟氨“往呀么往前走氨“哎咳哟氨。别说,这样干起来,竟然出乎意料地整齐,胸中的闷气全都喊出去了,浑身上下轻松了不少。董工长还随机应变,遇到什么情况就提醒什么,中间有石头,他就喊“看脚下呀,慢着走啊,别让石头咬了手氨,到达地点又喊“到跟前儿呀,迈小步啊,站稳脚跟慢着落呀”,遇有上坡就喊“慢慢走啊,上陡坡呀,稳稳当当踩脚窝呀”。没啥特殊情况,他就随便喊些鼓励的话“加把劲啊,别停歇呀,晚上回家把烧酒喝呀”,有时,还夹杂着一些表扬、批评甚至逗趣的话。直到最后一句,“同志们啊,真不错呀,完成任务乐呵呵氨,一天工作圆满完成。

收工会上,董工长总结一天的工作,张口就来一声“同志们呢”,大家异口同声“哎咳哟氨,然后就都哈哈大笑起来,忘记了一天的劳累。

钢轨抬完了,开始打道钉,班长在前面掐好轨距,我们在后面补道钉,开始不会打,打得道钉歪、仰、趴、斜,不过师傅指导两天后,我们就学会了“三锤一花”。打道钉震得虎口都裂了,睡一宿觉两只胳膊都抬不起来,但大家摇一摇胳臂照样干。

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施工,我们不仅完成了乌伊岭站内的线路铺设任务,而且完成了乌伊岭至汤旺河至新青区间30多公里线路的补修工作。

我1964年初来到哈尔滨工务段,一晃50多年过去了,但修筑共青团铁路的那段岁月一直难以忘怀。

张强明 口述 王树元 整理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