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供应车开行的年代

铁路文艺   2017-06-08 21:55:39  0浏览 作者:

“哎——打起鼓来,敲起锣来,推着小车来送货,车上的东西实在是好碍…”每当这首《新货郎》在耳边响起,心中总会漾起莫名的感慨,无尽的思绪又把我带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作为一名铁路服务战线的老兵,任凭岁月荏苒,我对生活供应车的记忆却是怎么也抹不掉的。

追溯济南铁路局生活供应车的历史,应该从1949年2月职工消费合作社成立之日算起。那时,局里从米面、布匹、油盐酱醋等物品开始供应,逐步扩大到肉食、蛋禽、水产以及烟酒糖茶、糕点等副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1962年,济南局拨出两辆供应车,每月两次为沿线各站送货,对于不停车的小站,工作人员采用肩扛手提、背包送货等方式,保证职工家属不用出门,就能买到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物品。

在开行生活供应车的历史上,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

一件是1963年,为解决沿线职工吃原粮的问题,供应部门对管内沿线各站做了一次全面调查,结果发现管内68个车站,竟有26个车站的片区、近60个单位的2000多人吃原粮。原粮数量占到了每人每月粮食计划的50%。其中的缘由,主要是当地粮食部门加工力量不足,加上沿线粮食供应点少,职工买粮路途遥远,买回原粮还要自己加工,不仅休息时间被占用,而且间接影响了运输生产。为了解决这部分职工的困难,供应部门经过与6个县政府及粮食部门的多次协商,终于提出了解决办法,即由各站区单位根据每个职工的粮食定量标准,向生活供应部门提供计划,由生活供应车到泰安、禹城两县统一进成品粮,各站区单位持《粮食供应证》,到当地粮食部门领劝粮食代用凭证”。生活供应车则根据代用凭证注明的粮食品种及数量进行供应,月末和两县粮食部门统一结算。此项工作一直延续到全国粮食状况根本好转之后,才交由当地粮食部门直接供应。

再一件是“文革”期间,日常生活必需品极度匮乏。购买粮食、煤炭要本,购买油、盐、酱、醋及棉花、布要票,购买肉、蛋、鱼、糖、糕点甚至豆腐要凭证,其他物品诸如自行车、手表等则要用券。面对此种状况,如何保证沿线职工、家属的吃穿用,成了生活供应部门最紧迫的问题。为了保证生活供应车按时开行,大家想尽办法,尽可能地搞到物资,满足沿线职工家属的生活需求。虽然费尽千辛万苦,但是当看到物资充盈、供应车能按时开出时,大家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满载生活用品的供应车,承载着沿线职工的幸福生活。每当生活供应车停靠在沿线站台,早已等候的职工和家属便一阵欢呼雀跃,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他们脸上绽开了笑容,直夸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新货郎”,职工群众缺什么,党就派人送来什么。记得在磁窑站,一位老职工动情地说:“铁路职工翘首盼,生活列车到沿线。党的关怀记心中,勤奋工作保平安。”

光阴似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开行生活供应车的经历曾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如今改革开放,票证走了,市场活了,物资足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放眼大街小巷,商品琳琅满目,生活供应车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