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电务人的铁路情怀
铁路文艺 2017-02-09 08:18:49 0浏览 作者:杨文生老人是哈尔滨电务段的退休职工,曾担任过工长、领工员等职务。
从1956年7月入路,杨文生就在哈尔滨站中继场电务工区跟师傅学习。每次作业,他都跟着师傅边干边学,上手实作,进步很快。一次作业中,杨文生看到师傅用钳子掐钢线的动作娴熟得让人眼花缭乱,就忍不住上手尝试,却怎么也掐不断。最后,师傅笑着教他操作诀窍。“就这一手活儿,我整整练坏了两把钳子。”杨文生回忆说。
做了两年多的学徒,杨文生业务技术进步很快。1959年4月,他被调到滨洲线对青山站电务工区担任工长,管辖对青山、里木店、万乐3个站的信号设备。当时的设备还多是日伪时期遗留的臂板信号机,他每天都对臂板拉导线、平轮等设备进行检查,单动和双动电路他都烂熟于心。一次,信号灯出现故障,几名工人反复调整都没能恢复。杨文生来到现场,爬上信号机,对内凸透镜和灯泡的距离进行测量,发现灯泡和内凸透镜不在一条直线上,灯泡亮但不聚光。他用一个纸壳放在灯泡前,试着调整灯座,信号灯灯光终于在纸壳上显示出来。这个方法后来被称为“杨文生信号调整法”,在全段推广,他还在段里召开的现场会上演示,这成为他工作中的荣耀。
1987年3月,他光荣退休,儿子杨春荣也成为一名电务工人。杨文生把自己的技术传给儿子,单位技术出现难题时,他仍旧热心帮助。一次,杨春荣在值班时发现,4号、6号道岔定位有表示,反位却没有,便回家请教父亲。杨文生判断说:“两个毛病,一是移位器接点损坏,二是开关键接点损坏。”杨春荣到现场经过检查,发现果然是4号道岔开关键接点损坏了。
1990年初冬,杨春荣所在的工区闭塞信号不显示,经过几个师傅调整都不能恢复运转,杨文生听说了情况,二话没说赶到工区。到现场检查后,他断定:“问题不在外面,肯定在屋里。”他拿着万能表一个点位一个点位地仔细查找,终于在分线盘插座上找到了问题所在,经过车站排路,信号恢复正常。
30年的铁路工作,30年的退休生活,杨文生从年轻小伙儿变成了耄耋老人。无数次地行走在站区,他处理过的故障连自己都数不清了。曾经陪伴在身边的工具和设备早已被淘汰,但那些烂熟于心的业务经验、值得回味的经历却成为这位老铁路永远的记忆。他说:“成功检测出故障点带给我的喜悦和光荣,至今难忘。”一句话说出了这位老铁路的情怀。